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3 → 文章内容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怎么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3:04:49

    他没有留学的背景,却始终站在最前沿。
    他有着精彩的人生,却是最平实的学者。
    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却拥有颗淡泊的心。
    他是铁骨铮铮男儿,却不乏脉脉之柔情。
    他就是ysyk公文网大学遥感学院博士生导师ysyk公文网教授。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奔赴东北,西临兰州,又南下金陵,他工作过的地方有东北航空护林局业务处、林业部森林防火研究所气象室、甘肃省阿拉善右旗气象站、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干旱研究所等。几十年来,他将大半辈子的时光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气象事业和气象教育事业。他一直奔跑在台风预测理论、干旱形成与预测以及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过程等领域最前沿,取得了有创新性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ysyk公文网读大学时成绩就不错,凭着对气象学的兴趣,他在校期间就萌发了投身科研的理想。“他学习很勤奋,在课堂上最喜欢提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伍荣生教授对他的印象很深。1965年的夏日,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南京大学的校门走出,身背行囊、风尘仆仆地奔赴边陲工作。
  1970年起,在一线气象业务部门工作的他既承担着较重的气象业务,又努力想在科研上干出点名堂。东北的严寒赶不走他、西北的狂沙吓不退他。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甘之如饴。曾和他一起在兰州共事过的朱复成教授清楚地记得,为了攻关气象业务中出现的难题,大年三十,他依旧沉潜在办公室里。1983年,由他执笔首次提出了“6月和10月大气环流突变的非线性机制”。他的非线性大气环流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7年与ysyk公文网的两个冬夜促膝长谈让翁笃鸣教授至今难忘。那是在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期间,时任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系主任的翁笃鸣向ysyk公文网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构想,也表达了学校广纳贤才的诚意:“对于你这样的人才,学校将给予政策支持,全力相邀。”
  ysyk公文网说:那是一次十分投缘的长谈。一份投缘,满腔热情,直接促成了ysyk公文网的回归 (南京气象学院的前身即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有了学校资源的支撑,此后,无论是在干旱问题,还是在台风领域,他总是激情投入,乐此不疲。“工作要干得漂亮!”是他的口头禅,他也是这么做的。
    “罗老师非常刻苦,比自己的学生还用功,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经常的事情。”“为使自己头脑保持清醒做科研,他经常不吃早饭就开始工作。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除非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他才会让自己稍微放松下,他怕打断了工作思路。”学生如是说。这种执著的科研精神让他的学生都感到汗颜,但他仍觉得自己荒废的时间太多了。
    面对外界种种诱惑,ysyk公文网心无旁骛,甘坐冷板凳,一心搞科研。十年磨一剑,多年辛苦的耕耘,他终于获得了丰收:他在干旱形成与预测方面的研究,为西北干旱预测系统提供了若干预报判据。对于政府和公众关注的西北地区干旱严重问题,他提出的技术方法已在五省区业务部门应用,并提出了植树种草改善局地气候的最佳方案;他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的全英文学术论文,审稿人和编辑曾一字未改全文刊发。由他主持的项目组,从2003年始,三年多来进行的“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他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学报》的“微环境场的多样性和涡旋运动的复杂性”一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匿名审稿人及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有突破的发现,有重要应用价值”。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将他的论文选为AGU期刊的2006年度亮点,AGU的科学家Dr.Kumar为他的论文专门写简介并向美国媒体散发;他建立了“‘多对1’的台风生成新模型”,“并解释了其生成机制是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相关论文在欧洲《气象学和大气物理》、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学报》等刊物发表。匿名审稿人对论文的评价为:“这是一个原创性的结果”;他指出地球大气运动绝对涡度守恒的物理约束可以部分地解释勒夫杰依 (Lovejoy)分形现象,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学报》。他和项目组成员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与我国灾害性天气形成中的特征现象结合起来,被专家认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乐为人师育英才
  最让ysyk公文网念想的还是那三尺讲台。自1988年他回到母系执教,20多年来,他始终在教学ysyk线辛苦耕耘,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0名硕士、博士,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江苏、山东等省气象局领导,有的已成为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术骨干。
  “愿不愿意做啊?”“这样做好不好?”“这样做有没有意思啊?”他经常这样询问学生,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有兴趣才会有热情,才有创新的灵感。由于自己心脏不太好,他在上课时总会备上救心丸,从不拉下学生的课。学校班车有时因故晚点,他就自己坐公交赶到学校,他怕耽搁了上课时间。他给学生开设“气候动力学”这门课,在课堂上只讲15分钟课程内容,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高度集中。只要抓住这短短的15分钟讲完要点,剩下的时间他会和学生聊人生,说趣事,谈古董,甚至为大家唱歌。他认为大学之所以存在,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在于提供给教师的研究机会,而在于在“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进行学术传承和科研创新。
    有人对ysyk公文网说:“你的名气大、能力强、成就高,可以多带几个研究生”,他总是摇摇头。在他看来,带一个研究生,不仅仅要告诉他如何做科研,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人发展的问题,“这是关乎人家一生的事情,不能草率,不可批量生产。”他从来不会多要名额,凡是他带的学生他都会负责到底,他会替学生的将来出路考虑周密。学生若想将来去北方工作,他会建议其做干旱研究;愿意留在南方工作的,他会建议其做台风研究。学生跟在他后面做科研,感到很轻松,也会很快乐,因为总会充满激情。他不仅指引论文研究的大方向,更会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精神和能力。他会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他不会直接告诉你结果,而是让

[1] [2]  下一页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