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最美大学生”事迹材料:穷且益坚磨砺志不忘初心写青春
- ·下一篇文章:机关服务明星优秀事迹材料(党委办公室机要科科长)
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事”。4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多方筹款捐物,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铺设输水管道5000多米,修建山道5公里,把道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当他看到村里安家片的孩子们上学要打赤脚趟水过河,每逢4月由于大水漫灌茶叶运不出去而腐烂变质,王xx下定决心要在安家片修建两座桥,他常说“安家片安家片,有桥才能真安家啊”。村民白梅芳对他修桥时的“疯劲”记忆犹新,“他卷起铺盖,在俺家里一住就是20天,起早摸黑,真的是没日没夜啊”。村民们都被他的执着深深感动,纷纷义务出工出料,ysyk座石桥仅用20天就修建完成,看到孩子们再也不用打赤脚过河上学,乡亲们再也不愁茶叶运不出去了,王xx黝黑的脸庞露出了幸福的微笑。6组水质含磷量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以前村支“两委”也寻找过水源,不是太远,就是水质不好。王xx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好的水源。村主任贺顺勇含着眼泪哽咽地说,“当时,名誉村长带着我们12个平均年龄达64岁的村民,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岭,好不容易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把水引到村民家中。如今,村民喝上了安全水,眼见村里的贫困户只剩5户就要脱贫了,在这节骨眼上,他怎么就狠心离我们而去了”。
薛家村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他又把目光盯向了产业发展。薛家村有种茶的传统,但茶叶仅靠原始加工,茶农收入不高。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xx四处奔波,请来专家“把脉”,建议生态除虫,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刚开始,大多数村民接受不了,觉得收成减少了不划算。后来,他找到私下与他关系较好的党员曾德平,要其拿出3亩茶园试种。有一次,曾德平还向他发牢骚说,“不打农药,自己拿着个扫帚一遍遍清扫着茶叶虫子,被别人笑话像个‘傻子’”。王xx就给曾德平鼓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你是党员,你不带头谁带头”。次年,曾德平的茶园每亩收成增加了4500元。看到曾德平种茶致富,村民们打消了思想顾虑,都纷纷跟着王xx科学种茶。他顺势成立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一所高校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覃事群在他去世后哭道,“山坡上的绿茶发出了新芽,你还没有来得及尝一尝。当年你悄悄地来,现在静静地走,我们心里过不去啊”。除了发展茶叶产业,王xx还注重挖掘村里的其他优势资源,提出了《关于薛家村建设生态旅游村和红色旅游村的构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红色旅游基地,成功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休闲度假村旅游项目。今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薛家村又打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生活上的贫穷来源于精神上的贫瘠。王xx深刻感受到:拔掉薛家村的穷根,首先要激发精气神,改变村民的陈规陋习。他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带领村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把殡葬改革作为要啃的ysyk块“硬骨头”。他倡导生态殡葬,扩建薛家村公墓,号召乡亲们迁坟移墓,死后不葬于田间地头,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不办酒席不收礼金。2014年4月,村里50岁的特困村民申大红因病去世,家里80岁的老母亲没有钱为他办丧事,村里也没人来为其抬棺送行。“申大红生下来就与你们是邻居,怎么能因为没有钱就不帮忙安葬他呢”。在村委会,王xx情绪激动地说:“就是背,我也要把他背到山河圆,但是安葬他之后,我头也不回就离开村子,这样没有感情只认钱的地方,我呆不住”。后来,村里广播通知要求党员前来送葬。全村只有37名党员,但前来义务帮忙的却达到130多人,简朴而隆重地送完了申大红的最后一程。一个身患肝癌的战友得知他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再三嘱咐爱人,死后将他葬在“山河圆”公墓,他要看到王xx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一些乡亲听说后泪流满面,纷纷迁祖坟、葬公墓,全村71座坟墓仅用19天就全部完成迁移。他开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乡风文明已深植于村民心中。在王xx下葬那天,几千人带来各种祭品,但人们下山以后,“山河圆”公墓却干干净净,一点垃圾都没有,让人震撼不已。村民王先鹏深有感触地说,“王村长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修路修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他让我们凝聚力得到增强,思想也得到彻底改变。以前凡事‘向钱看’,现在我们更多是向前看,感觉有奔头”。
王xx在薛家村的这几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村里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获评“全省文明村”,成为石门县首个红色旅游村。村支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不拔穷根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村民心中。
春风化雨润民心
“我在村里有一个家,百年之后,还请乡亲们多照顾,在六塔山再安一个永久的家”。这是王xx知道“村民们老担心他会走,怕他受不了扶贫的苦与累,怕他思恋自己的家乡”后,说的一番风趣话。其实,四年前王xx来到薛家村,提出要驻村义务扶贫。乡亲们听了,都不相信,甚至还有人以为来了“骗子”,认为他呆不了多久,肯定会打道回府。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年来,他用真干实干的精神赢得了群众信任。面对村民的怀疑,他并没有灰心与辩解,只是不动声色地在村里忙活开了。修建烈士陵园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安家片没有桥,他就亲自学习设计图纸,搬砖打水泥;劈山炸石修路有危险,他就带头签订生死状打消村民顾虑……随着他给村里干的事越来越多,什么报酬也不拿,还老往里垫钱,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动。“俺们在村里这么久了,就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人”。回忆起王xx在薛家村的点点滴滴,村民们满是伤感。凭着他这份一心为民、真干实做的精神,选择信任他、支持他、跟着他干的人越来越多。71岁的贫困户漆开义,受王xx的感染,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低保钱捐给村里用于脱贫事业。42岁的田启元是个单身汉,与67岁的父亲田玉元一起过日子,王xx称呼他们为“光棍兄弟”。他们的房子正好位于要拓宽的公路下,王xx准备私人花12000元买下他们的房子然后拆掉。“光棍兄弟”听说后,硬是不肯要这个钱。在修下河片村道时,一段公路要经过村民彭礼杰的苞
薛家村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他又把目光盯向了产业发展。薛家村有种茶的传统,但茶叶仅靠原始加工,茶农收入不高。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xx四处奔波,请来专家“把脉”,建议生态除虫,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刚开始,大多数村民接受不了,觉得收成减少了不划算。后来,他找到私下与他关系较好的党员曾德平,要其拿出3亩茶园试种。有一次,曾德平还向他发牢骚说,“不打农药,自己拿着个扫帚一遍遍清扫着茶叶虫子,被别人笑话像个‘傻子’”。王xx就给曾德平鼓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你是党员,你不带头谁带头”。次年,曾德平的茶园每亩收成增加了4500元。看到曾德平种茶致富,村民们打消了思想顾虑,都纷纷跟着王xx科学种茶。他顺势成立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一所高校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覃事群在他去世后哭道,“山坡上的绿茶发出了新芽,你还没有来得及尝一尝。当年你悄悄地来,现在静静地走,我们心里过不去啊”。除了发展茶叶产业,王xx还注重挖掘村里的其他优势资源,提出了《关于薛家村建设生态旅游村和红色旅游村的构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红色旅游基地,成功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休闲度假村旅游项目。今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薛家村又打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生活上的贫穷来源于精神上的贫瘠。王xx深刻感受到:拔掉薛家村的穷根,首先要激发精气神,改变村民的陈规陋习。他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带领村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把殡葬改革作为要啃的ysyk块“硬骨头”。他倡导生态殡葬,扩建薛家村公墓,号召乡亲们迁坟移墓,死后不葬于田间地头,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不办酒席不收礼金。2014年4月,村里50岁的特困村民申大红因病去世,家里80岁的老母亲没有钱为他办丧事,村里也没人来为其抬棺送行。“申大红生下来就与你们是邻居,怎么能因为没有钱就不帮忙安葬他呢”。在村委会,王xx情绪激动地说:“就是背,我也要把他背到山河圆,但是安葬他之后,我头也不回就离开村子,这样没有感情只认钱的地方,我呆不住”。后来,村里广播通知要求党员前来送葬。全村只有37名党员,但前来义务帮忙的却达到130多人,简朴而隆重地送完了申大红的最后一程。一个身患肝癌的战友得知他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再三嘱咐爱人,死后将他葬在“山河圆”公墓,他要看到王xx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一些乡亲听说后泪流满面,纷纷迁祖坟、葬公墓,全村71座坟墓仅用19天就全部完成迁移。他开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乡风文明已深植于村民心中。在王xx下葬那天,几千人带来各种祭品,但人们下山以后,“山河圆”公墓却干干净净,一点垃圾都没有,让人震撼不已。村民王先鹏深有感触地说,“王村长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修路修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他让我们凝聚力得到增强,思想也得到彻底改变。以前凡事‘向钱看’,现在我们更多是向前看,感觉有奔头”。
王xx在薛家村的这几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村里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获评“全省文明村”,成为石门县首个红色旅游村。村支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不拔穷根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村民心中。
春风化雨润民心
“我在村里有一个家,百年之后,还请乡亲们多照顾,在六塔山再安一个永久的家”。这是王xx知道“村民们老担心他会走,怕他受不了扶贫的苦与累,怕他思恋自己的家乡”后,说的一番风趣话。其实,四年前王xx来到薛家村,提出要驻村义务扶贫。乡亲们听了,都不相信,甚至还有人以为来了“骗子”,认为他呆不了多久,肯定会打道回府。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年来,他用真干实干的精神赢得了群众信任。面对村民的怀疑,他并没有灰心与辩解,只是不动声色地在村里忙活开了。修建烈士陵园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安家片没有桥,他就亲自学习设计图纸,搬砖打水泥;劈山炸石修路有危险,他就带头签订生死状打消村民顾虑……随着他给村里干的事越来越多,什么报酬也不拿,还老往里垫钱,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动。“俺们在村里这么久了,就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人”。回忆起王xx在薛家村的点点滴滴,村民们满是伤感。凭着他这份一心为民、真干实做的精神,选择信任他、支持他、跟着他干的人越来越多。71岁的贫困户漆开义,受王xx的感染,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低保钱捐给村里用于脱贫事业。42岁的田启元是个单身汉,与67岁的父亲田玉元一起过日子,王xx称呼他们为“光棍兄弟”。他们的房子正好位于要拓宽的公路下,王xx准备私人花12000元买下他们的房子然后拆掉。“光棍兄弟”听说后,硬是不肯要这个钱。在修下河片村道时,一段公路要经过村民彭礼杰的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