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3 → 文章内容

优秀教师的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3:04:08

    弯下了他不再矫健的身腰,放下了繁忙的工作,亲切地为我们倒水,看到疲惫的我们,还让我们休息片刻后再接受我们的采访。他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脸上带着真诚笑容的人。他是我校水产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楚吾教授。刘教授一生勤勤恳恳,前前后后获得了20多项不同的奖项。然而,在这些骄人的成绩背后,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也有着独属于他的故事。
    一、平平淡淡见真情
    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刘教授认为高徒终究还是要有名师来指点才能有利于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好的老师,你也就好不到哪里去,否定了自己的老师就是否定了自己。”这句朴实,发自内心的言语足以表达刘教授对自己的导师——刘筠的情思和感激之情。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饮水思源,师恩难忘。在那没有惊人故事的岁月里,刘教授和导师却有着不分彼此的真情。
    1978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刘教授留校当助教,工作5年后读研究生,由此遇到了他科研道路上影响最深的人:他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他跟着导师一起组成了一支“三大一小”的特殊学术研究团队,专注于学术的研究。年龄最小的刘教授与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其他三位老师一起生活工作了将近20年。
    当时他们之间有着相同的爱好,有烟一起抽,有酒一起喝,彼此间谈笑风生,和睦相处。他与导师在生活上不分彼此,记得有好几次,老师的烟抽完了,都会直接跟他说:“刘楚吾,给我拿一支烟来。”说到这个,刘教授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生活。其次,导师很重视科研,对他们的教导要求很严格。他的导师长期坚持水产科研,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农村和渔场。当时农村条件很艰苦,但是在导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毫不放弃,一路坚持自己的科研。老师常跟他们说:“把实验做好,水到渠成。”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是刘筠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把实验做好了,再上升成理论或把理论上的东西用上去,自然就能够融会贯通了。就是导师的坚持与执着,在刘教授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刘教授说,实验室就是他们的家,每次有事要去找导师都是直奔实验室就可以找到的,即使是假期也如此。离开了实验室,他们就觉得人生很迷茫,无目标。
    虽然在生活上大家都不分彼此,但是在工作上却常常都会有争论,他们认真对待每项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因此时常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可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实验室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上的不分彼此,工作上的争执磨合,使得刘教授在湖南师大的生活过得丰富而有意义。
    直到96年底,刘教授到湛江考察后决定留在湛江水产学院发展,这意味着他将要结束在湖南师大20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活。当时他的导师不想让他离开实验室,但是刘教授不顾老师的反对,带着自己的坚持与执着来到了湛江。刘教授来到这里后好久都不敢去看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见了他的导师,没想到的是,导师竟然笑着跟他说:“刘楚吾,我现在想通了,你们不可能都留在我身边,终究是要自己出去发展的,这样也好,我的学生可以遍布世界各地,用你们学到的知识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这也是我的自豪。”
    二、踏踏实实现梦想
    别看刘教授搞了这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其实小时候他也有过自己的梦想。初中时,他就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工程师。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使得他在读书时期非常珍惜每一个能学习的机会。当时读书都没有正式的教材,很多知识只能在图书馆的书籍上才能查到。于是他每次下课都赶紧跑向学校图书馆占位置,借书做笔记,抄书。刘教授是一个爱书的人,至今还保留着30多年前自己读过的书,做过的笔记,以及当时的考试试卷。他说,那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不舍得扔掉。
    少时的刘教授其实很内向,不太敢跟人家讲话,老师上课提问题他也低着头,就算知道答案也不回答。但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却是一个善于言谈,性格乐观的他。他说,这个转折点是在参加工作后,当时高中毕业后,他在农村干过几年活,当干部的经验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才有了现在开朗的刘教授。
    在农村工作后他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鉴于当时的现实条件,当工程师的梦想并没有那么强烈了,他只想大学毕业后能分配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工作。直到大学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后来又遇上了他的导师与研究团队,他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学问者。正是有着这样明确的目标,使得他勤勤恳恳,一路坚持,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出了那么多的辉煌。刘教授说,人一定要有理想,要有奋斗目标,保持自我的人格和本色。人要有责任心,对人对事,对学术亦是如此。
    在他当大学老师以后,他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定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40岁前要当个副教授,50岁之前要当上教授。尽管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布满荆棘,但是由于他有着顽强不屈的意志,他在36岁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副教授,4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教授。这与他当时对自己定下的目标相比,足足提前10年达到了。他笑着说,除了自己的坚持不懈,还得归功于导师对他的培养与教导。
    虽然现在的他并不是一名工程师,但是正是由于有少时的这种梦想,让他有动力去认真读书去奋斗,才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才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学术渊博,让人敬佩的博士生导师。当问到他是否喜欢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时,他笑着说,当然喜欢啦,因为他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教学与科研进行到底。
    三、教学有方方不同
    刘教授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以前给本科生上课时,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提问一些上一次课所讲到的问题,测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有一次,他提问问题时,一个学生直接跟他说:“老师,我听不懂你在讲什么。”那一刻刘教授一脸严肃,告诉学生们,听不懂就要马上问清楚或者下课后提问,不能拖到下一次课被提问时才说自己不懂。他讲课很注重课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常常用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课本知识,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如此循环的讲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现在的他,除了少量本科生课以外,主要任务是科研,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他对这两种学生的培养要求也各有不同。他要求研究生平时能独立自主,完成自己的实验,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解决实验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争取有所创新

[1] [2]  下一页


优秀教师的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