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3 → 文章内容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3:04:16

    蔡会文(1908――1935),湖南攸县人。他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蔡会文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湖南秋收起义,随后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的党代表;1930年任红军ysyk军团第三军政治委员,1932年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年底任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和红八军政治委员。在领导湘赣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卓有成效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斗。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以后,蔡会文任赣南省军区司令员,到1935年12月,蔡会文领导游击队出入于犹崇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英勇机智,艰苦顽强,用血汗和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一、游击湘粤赣边
    蔡会文率领的赣南省突围部队在油山会师后,由于目标增大,很快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分局于1935年4月上旬,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全体军政干部会议。会上,蔡会文旗帜鲜明地支持项英、陈毅关于“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斗争方针和“分散游击,保存实力”的正确主张,同游击队伍中的盲动主义和悲观失望情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大家增强了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勇气和信心。
    4月下旬,蔡会文遵照顼英、陈毅在长岭会议上制定的关于分散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率领赣南军区所属两个大队约300人的红军武装,从大余长岭出发,进入湘赣边的(上)犹、崇(义)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犹崇区,位于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蔡会文率部到达犹崇区后,积极向湘南的汝城、桂东等地发展,并设法派入与湘赣省委取得联系。
    5月上旬,蔡会文在崇义境内的赤水仙召开干部会议,决定以湘赣交界的东、西边山为中心,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蔡会文任特委书记兼支队司令员、政委。
    为了扩大革命影响,牵制更多的敌人,保卫设在北山的南方游击总部机关,支援北山、油山的游击战争,蔡会文率领游击队,深入崇义上堡、思顺等地,发动群众,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争。崇犹区的游击战争,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
    崇犹区游击战争的发展惊动了敌人。国民党急忙调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军队以及周围各县的地主武装,联合向游击队发动大规模的“清剿”。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敌人一方面采取军事进攻,一方面利用叛徒进行政治诱降。蔡会文率领游击支队,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化整为零”和“赚钱就干,赔本不来”的方针,把游击队分成十多人或二、三十人一支的小分队,声东击西,灵活作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
    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蔡会文率领游击队员,深入各村各寨,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并经常下山打土豪,将得到的衣物、盐、粮等首先分给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游击区不断扩大。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到1935年6月,已经形成了包括江西上犹、崇义、信丰、南康、大余和湖南汝城、桂东以及广东南雄、始兴边界纵横数百里的游击根据地,游击支队也由原来的300多人壮大到1000多人。
    7月,蔡会文派人到油山,向苏区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陈毅汇报了建立游击区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的情况。项英、陈毅指示湘粤赣边特委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依靠现有基础,发展游击战争,并尽快与北山、武功山联成一片。
    蔡会文接指示后,立即与活动在湘赣边由谭余保组织的湘赣游击司令部取得了联系,并派出部队支援项英、陈毅和谭余保所领导的游击斗争。由于得到苏区中央局的直接领导,犹崇区游击斗争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血战赤水仙
    1935年9月底,粤军加紧对崇犹游击区的“清剿”,蔡会文与项英、陈毅的联系中断。中共湘粤赣特委开始独自领导湘粤赣边的游击斗争。
    同年秋天,敌人加强了攻势,湘粤赣三省反动当局调集优势兵力,从三面合围游击根据地。蔡会文带领三、四十人的游击小分队,时而江西,时而湖南,时而广东,穿越深山老林,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寻机歼灭小股敌人,从而挫败了敌人的“跟脚队”、“望火队”、“砍山队”等种种阴谋。
    敌人遭受打击后,恼羞成怒,便施行封山移民的恶毒绝招,妄想切断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被困在深山老林里的游击战士,连粮食也找不到了。少数经不起考验的人开始动摇,叛逃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稳定游击队伍的情绪,坚定游击战士的信心,蔡会文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各个游击驻地,用召开会议和个别谈心的方法,帮助干部战士认清革命形势和前途。他说:“敌人把我们逼迸了深山,条件自然很艰苦。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决不能丧失信心,悲观失望,更不能动摇叛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要有坚定的信念,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又说:“我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跑到国民党那里去升官发财,不呆在家里搞家业,享受清福,而甘愿吃革命这个苦?就是我早巳抱定了为共产主义牺牲奋斗的决心。我们共产党人,革命战士,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革命红旗扛起来,扛到底!”通过蔡会文的耐心教育和开导,游击战士们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没有粮食,就嚼草根树皮,寒夜没有棉被,几个战士紧挨在一起,靠自身的体温,再裹一把树叶御寒。蔡会文还跟游击战士们一道,挖野菜,找野果,啃树皮,风餐露宿,用实际行动鼓舞教育大家,使大多数游击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毫不动揺。
    1935年12月初,蔡会文带领20多个游击战士在崇义境内的赤水仙一带活动。此时,蔡会文已经十多天未曾见过一粒米了。他装着满肚子的树皮革根,拖着又饥又乏的身子,在大山里与敌周旋。
    12月4日一大早,游击队突遭粤敌余汉谋部和保安十九团的袭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被敌打散,且伤亡惨重。蔡会文带领身边剩下的十几名战士,迅速往崇义境内的朱冠山转移,途中又遭敌人袭击。经过奋战,才摆脱敌人。他带领战士们来到一座山头的一幢破房子里,想稍事休息后再设法突围转移出去。
    由于连续转战,游击战士个个又饥又累。蔡会文叫管理员下山买

[1] [2]  下一页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