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村委会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 ·下一篇文章: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农业局个人事迹材料
xxxx同志1980年从益阳农校毕业分配到益阳地区(市)农业局,一直在局经作站从事经济作物技术示范推广工作。30多年来,该同志好学求进,品行端正,务实清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几十年如一日;与人团结,受人尊重,业绩突出。为推进益阳经济作物发展和益阳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践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代表。
至2012年,xxxx同志组织、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共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产品研制奖和省级以上农业丰收奖14项(个),先后参与了湖北省农业厅主持的“苎麻当年育苗移栽当年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参加了中国麻类研究所主持的“苎麻新品种圆叶青的选育推广”和苎麻高产优质施肥、苎麻花叶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等项目,参与了李宗道教授主持的湘苎3号示范推广和多倍体品种选育。在《中国麻作》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及调研、试验报告18篇,参与了《益阳地区志》、《益阳农业发展史》的编写,制定了湖南的“苎麻栽培技术规范”标准。2010年、2011年工作业绩突出评为优岗,2013年7月1日评为益阳市市直农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xxxx同志最突出的贡献是引领提升了益阳苎麻产业水平,促进了全国苎麻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品种更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益阳的特色作物苎麻被农民称为“小银行”,但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品种多乱杂,繁殖技术落后,新扩麻园产量低,生产发展很慢。为改变这一状况,xxxx同志串村入户走访麻农,带着问题请教同行的专家教授,自编操作规程开展苎麻品种资源普查,争取资金在沅江推行苎麻品种改良,率先在全国实行品种区域化。为加速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和解决品种杂乱的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苎麻品种比较试验,进行了3次繁殖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在80年代,改大种根繁殖为细切种根繁殖,全面推广了芦竹青,总结推广了苎麻“三当”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一年种麻三年穷”的状况。1987年,益阳全地区的苎麻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较大发展前扩大了10倍。主产区沅江市因此一跃成为湖南的经济强县,并成为全国的苎麻良种供应基地,成为全国苎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90年代后,继续争资立项在沅江黄茅洲镇建立省级苎麻良繁基地,改种根、种子繁殖为嫩梢扦插快速繁殖,采取多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着力推广了高产优质品种湘苎2号(圆叶青)、湘苎3号,促进了市内麻纺工业的同步发展,每年为麻农增收节支1亿多元。进入21世纪,重点推广了中苎1号,着力推广了剥麻机具。益阳的苎麻种植技术,一直引领全国。
xxxx同志不仅热爱麻类事业,而且服从组织安排,能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1997年,益阳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推进5大种苗工程。益阳市农业局党组基于xxxx同志扎实能干的一贯表现,确定由他负责租赁赫山区新市渡镇跳石茶场推进茶叶种苗工程。xxxx同志不讲价钱,与龚巨成同志一道,天天吃住在茶场。当时茶场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吃、住、做饭同在一间房,夏季一天能诱杀苍蝇蚊子一小盆,可他们俩从不叫苦。为节省经费,与雇佣的当地农民一同劳动,早出晚归,收工后自己做饭烧菜,一干就是两年。在春茶生产期,既当指挥员、管理员,又当技术员、加工员,加工茶叶常常工作至转钟2—3点。在一次安装机械时,致使xxxx同志的脊椎严重滑脱,后经多年治疗才基本治愈。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如期换植良种85亩,改造衰败茶园68亩,扦插繁殖茶叶良种种苗100多万株,为益阳茶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摸索积累了技术。
2007年,xxxx同志担任益阳市经济作物生产站站长。虽年过半百,但他仍自学电脑五笔打字,工作更加积极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务实为民为已任,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办点示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棉价降至成本价以下,棉农苦不堪言。xxxx同志在广泛调查后,建议市政府召开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会,抓住机遇调减苎麻发展棉花,在全市推广南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2010年,全市棉花面积跃至59万亩,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而益阳却较上年新增了13.29万亩。当年每公斤籽棉收购价由6.5元上升至10.8元,全市棉农因此增收7.79亿元。自后棉价虽有所下降,但益阳市棉花种植面积年年稳定在62万亩以上,每亩皮棉产量连续5年超过了100公斤。2010年,xxxx同志又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12年,益阳市委、市政府依其建议,下发了“加快益阳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召开了葛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将有力促进益阳中药材产业发展。
在xxxx这样一批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益阳经济作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益阳经济作物总面积215.5万亩,总产值81.69亿元。较1980年,面积扩大了1.3倍,产值增长了62.3倍。
至2012年,xxxx同志组织、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共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产品研制奖和省级以上农业丰收奖14项(个),先后参与了湖北省农业厅主持的“苎麻当年育苗移栽当年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参加了中国麻类研究所主持的“苎麻新品种圆叶青的选育推广”和苎麻高产优质施肥、苎麻花叶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等项目,参与了李宗道教授主持的湘苎3号示范推广和多倍体品种选育。在《中国麻作》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及调研、试验报告18篇,参与了《益阳地区志》、《益阳农业发展史》的编写,制定了湖南的“苎麻栽培技术规范”标准。2010年、2011年工作业绩突出评为优岗,2013年7月1日评为益阳市市直农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xxxx同志最突出的贡献是引领提升了益阳苎麻产业水平,促进了全国苎麻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品种更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益阳的特色作物苎麻被农民称为“小银行”,但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品种多乱杂,繁殖技术落后,新扩麻园产量低,生产发展很慢。为改变这一状况,xxxx同志串村入户走访麻农,带着问题请教同行的专家教授,自编操作规程开展苎麻品种资源普查,争取资金在沅江推行苎麻品种改良,率先在全国实行品种区域化。为加速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和解决品种杂乱的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苎麻品种比较试验,进行了3次繁殖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在80年代,改大种根繁殖为细切种根繁殖,全面推广了芦竹青,总结推广了苎麻“三当”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一年种麻三年穷”的状况。1987年,益阳全地区的苎麻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较大发展前扩大了10倍。主产区沅江市因此一跃成为湖南的经济强县,并成为全国的苎麻良种供应基地,成为全国苎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90年代后,继续争资立项在沅江黄茅洲镇建立省级苎麻良繁基地,改种根、种子繁殖为嫩梢扦插快速繁殖,采取多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着力推广了高产优质品种湘苎2号(圆叶青)、湘苎3号,促进了市内麻纺工业的同步发展,每年为麻农增收节支1亿多元。进入21世纪,重点推广了中苎1号,着力推广了剥麻机具。益阳的苎麻种植技术,一直引领全国。
xxxx同志不仅热爱麻类事业,而且服从组织安排,能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1997年,益阳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推进5大种苗工程。益阳市农业局党组基于xxxx同志扎实能干的一贯表现,确定由他负责租赁赫山区新市渡镇跳石茶场推进茶叶种苗工程。xxxx同志不讲价钱,与龚巨成同志一道,天天吃住在茶场。当时茶场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吃、住、做饭同在一间房,夏季一天能诱杀苍蝇蚊子一小盆,可他们俩从不叫苦。为节省经费,与雇佣的当地农民一同劳动,早出晚归,收工后自己做饭烧菜,一干就是两年。在春茶生产期,既当指挥员、管理员,又当技术员、加工员,加工茶叶常常工作至转钟2—3点。在一次安装机械时,致使xxxx同志的脊椎严重滑脱,后经多年治疗才基本治愈。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如期换植良种85亩,改造衰败茶园68亩,扦插繁殖茶叶良种种苗100多万株,为益阳茶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摸索积累了技术。
2007年,xxxx同志担任益阳市经济作物生产站站长。虽年过半百,但他仍自学电脑五笔打字,工作更加积极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务实为民为已任,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办点示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棉价降至成本价以下,棉农苦不堪言。xxxx同志在广泛调查后,建议市政府召开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会,抓住机遇调减苎麻发展棉花,在全市推广南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2010年,全市棉花面积跃至59万亩,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而益阳却较上年新增了13.29万亩。当年每公斤籽棉收购价由6.5元上升至10.8元,全市棉农因此增收7.79亿元。自后棉价虽有所下降,但益阳市棉花种植面积年年稳定在62万亩以上,每亩皮棉产量连续5年超过了100公斤。2010年,xxxx同志又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12年,益阳市委、市政府依其建议,下发了“加快益阳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召开了葛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将有力促进益阳中药材产业发展。
在xxxx这样一批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益阳经济作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益阳经济作物总面积215.5万亩,总产值81.69亿元。较1980年,面积扩大了1.3倍,产值增长了62.3倍。
(编辑: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