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 ·下一篇文章:优秀班组长管理事迹材料
爱琢磨的矿山发明家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矿工,却有着“当一名‘难不倒’的矿山技术人员”的梦想;经过5年的潜心钻研,他用智慧破解了无数技术难题,为煤矿创造价值数千万元,被矿工们誉为矿山“发明家”。
他,就是川煤集团绿水洞煤矿的钻探技师何模洪。
现年38岁的何模洪,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钻探技术工作情有独钟。何模洪谦虚地告诉记者:“只要肯动脑筋,技术改造并非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对于我来说,自豪的不是在台上领奖,而是我的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一线施工中解决难题。”
不断创新 从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
2003年3月,28岁的何模洪成为绿水洞煤矿的一名普通钻机操机手。几年来,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凭着自身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破解了无数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的嬗变。
2009年,该矿5131工作面机巷受巷道皮带占地面积宽的影响,致使钻机抽采瓦斯时无法与割煤同时运行。“如果让钻机架在皮带上面施工,就能达到边施钻、边割煤、边抽采的效果,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之余,他认真查找资料,潜心钻研钻机改进工艺,通过反复设计修改、试验,有效破解了钻机抽采无法与割煤同时运行的难题。从此,何模洪与革新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倾情技改 发明创造硕果累累
何模洪的努力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增强创新力,激励职工钻技术,搞发明,促进矿山科学安全快速发展,2010年,该矿成立了以何模洪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2011年,该矿钻探工程遇到技术难题。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何模洪天天在现场指导施工,通过半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一次性成功完成了钻孔任务,为矿节约经费30多万元。此项高难度钻孔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增强了何模洪的创新意识。
今年7月,一项更为艰巨的钻探工程再一次向何模洪提出了挑战:用6000型钻机打直径为660毫米的钻孔,这在国内还未有过先例。如何成功完成?何模洪通过向行家请教,自己认真分析研究,大胆提出利用既耐高温又耐磨的掘进机割齿做钻头的想法。他利用3天时间亲自指挥组装加工革新后的钻头,通过半个月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钻孔施工任务。
在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等活动的同时,何模洪还积极担当起对部分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的职责。迄今为止,由他亲自带出的10余名徒弟,都快速掌握了煤炭钻孔和地质钻孔技术。
申请专利 用创新为中国梦添彩
近年来,何模洪亲手革新发明的各类项目众多,为煤矿创造价值数千万元。2012年,何模洪创新发明的钻杆送水器经在井下各台钻机上推广使用,效果良好,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矿节省材料费4万元以上。由他发明的“钻杆送水器”获设计、外观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为矿减少损失400余万元,创造经济价值近1000万元。目前,由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设计的“煤层切割器”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10月10日,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何模洪勤勉工作态度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聪明才智的最佳褒奖,也更加坚定了他走创新发明的道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好时机。党的十八大号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的劲头更足了。我要用我的创新梦,为中国梦增光添彩。”何模洪说。
他,就是川煤集团绿水洞煤矿的钻探技师何模洪。
现年38岁的何模洪,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钻探技术工作情有独钟。何模洪谦虚地告诉记者:“只要肯动脑筋,技术改造并非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对于我来说,自豪的不是在台上领奖,而是我的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一线施工中解决难题。”
不断创新 从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
2003年3月,28岁的何模洪成为绿水洞煤矿的一名普通钻机操机手。几年来,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凭着自身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破解了无数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的嬗变。
2009年,该矿5131工作面机巷受巷道皮带占地面积宽的影响,致使钻机抽采瓦斯时无法与割煤同时运行。“如果让钻机架在皮带上面施工,就能达到边施钻、边割煤、边抽采的效果,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之余,他认真查找资料,潜心钻研钻机改进工艺,通过反复设计修改、试验,有效破解了钻机抽采无法与割煤同时运行的难题。从此,何模洪与革新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倾情技改 发明创造硕果累累
何模洪的努力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增强创新力,激励职工钻技术,搞发明,促进矿山科学安全快速发展,2010年,该矿成立了以何模洪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2011年,该矿钻探工程遇到技术难题。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何模洪天天在现场指导施工,通过半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一次性成功完成了钻孔任务,为矿节约经费30多万元。此项高难度钻孔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增强了何模洪的创新意识。
今年7月,一项更为艰巨的钻探工程再一次向何模洪提出了挑战:用6000型钻机打直径为660毫米的钻孔,这在国内还未有过先例。如何成功完成?何模洪通过向行家请教,自己认真分析研究,大胆提出利用既耐高温又耐磨的掘进机割齿做钻头的想法。他利用3天时间亲自指挥组装加工革新后的钻头,通过半个月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钻孔施工任务。
在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等活动的同时,何模洪还积极担当起对部分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的职责。迄今为止,由他亲自带出的10余名徒弟,都快速掌握了煤炭钻孔和地质钻孔技术。
申请专利 用创新为中国梦添彩
近年来,何模洪亲手革新发明的各类项目众多,为煤矿创造价值数千万元。2012年,何模洪创新发明的钻杆送水器经在井下各台钻机上推广使用,效果良好,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矿节省材料费4万元以上。由他发明的“钻杆送水器”获设计、外观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为矿减少损失400余万元,创造经济价值近1000万元。目前,由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设计的“煤层切割器”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10月10日,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何模洪勤勉工作态度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聪明才智的最佳褒奖,也更加坚定了他走创新发明的道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好时机。党的十八大号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的劲头更足了。我要用我的创新梦,为中国梦增光添彩。”何模洪说。
(编辑: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