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
- ·下一篇文章:区纪委常委案件检查室主任事迹材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事迹材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事迹材料
迎着1995年初秋的ysyk缕晨曦轻快地走上讲台的女孩,想起那个为了一个学生的沉默而彻夜难眠的女孩,想起伤愈归来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想起曾经的泪水、痛苦以及欢笑和快乐……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星光……
课堂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与平时的沉默寡言、心静如水的她,往往会让你判若两人。她就是2011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在全国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老师。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徐老师。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连续送毕业班,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件评比一等奖;省教改先进经验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曾参与教育部立项课题《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分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09年6月期上,并被选拔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化学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撰写论文获省电化教育论文一等奖;在《山东教育导报》、《数理报》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人也多次获全国园丁奖、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还担任国家级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指导教师并受邀赴安徽师范大学作报告;被评选为省教研室跟进式教学指导团队骨干教师、省2010暑期远程研修初中化学指导教师、**市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市优质课评委,多次受省、市教研员的邀请,参加编写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辅资料《初中化学配套练习册》等书。一位青年教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即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崭新的专业理念。
一、职业品质——认真履职,永执虚器
出身教师之家的她,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了教师职业的不易,却依旧无法抗拒“老师好”这声翠绿而晶莹的呼唤,将自己的未来划入了躬耕至晚,仍旧履痕未深的教育事业中。她说:“教师是我理想的不二选择,所以,自当全力以赴。而反思自身,好像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认真”二字。对待所有的事情,从不敢投机取巧,向来老老实实,甚至如履薄冰,习惯成自然,如此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渐渐练出心劲儿、赢得了尊重,甚至常有丰厚回报——成长之喜,这更加促使自己抱定了这一宗旨。”所以,当她接到为初三学生单元导学约稿的任务时,父亲正在安贞医院做心脏搭桥。所有的稿子,都是在深夜病房的走廊里完成的,市教研室王媛老师读过,没有发现丝毫病气、怨气、戾气,反倒格外深情入味。在编写教材习题体系时,碰巧母亲又大病,同样的义不容辞,同样的陀螺时光,动笔前堆积成山的资料一点点啃过,动笔时犹可能一个时辰老僧入定般下不得半个字——是以蛛丝般暗纹引来冰河开封,是抱定出世的心志对决人间烟火的声声催促。经此一场悄无声息的砥砺,更加悟了水滴石穿的禅意……
她说,既知自己底子羸弱,便当知执盈器也如执虚了,那么,圣人训“开卷有益”,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给心灵施以鸡汤是很重要的事。在教学之余,读书成了她的嗜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会不自觉地反躬自省;读《山路》,最佩服世间女子龙应台,会身在五万人的狂欢之所为生命之烛将灭的沈君山先生落泪,置身喧嚣之中而又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清明;读史《明朝那些事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的繁华与灿烂,凋敝与灰暗,欢乐与痛苦,让人唏嘘,也促使自己反思,作为一名薪火相传的教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尚些,还是流俗些?是沉默些,还是激昂些?读到弘一法师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有至深至切的感动——佛门龙象以将逝者关怀生者,与化学中的粒子滋生万物、万物归于大同,岂非款曲相通?
谈到读书,徐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勤学不辍的。学无止境,大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再充电,小至一个新流行词的活学活用,都是常学常新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经历,从各种学习中受益,是最有感触的。首先是重视各种专业研修,特别是高层次的研修,不管对教研还是教学,都将是动力十足的推进器。从一名青涩教师一直到骨干教师,自己感触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特别是一个身为教师的生命个体,怎样在流年暗换的必然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须性之间,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
她在一个宽容的底色里,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再加上该拼就拼的行动,才能形成了“山高水长”般的职业追求。正所谓先凛于内再行于外,这和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是同样的道理。
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她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
二、专业理念——半是火焰半海水
教师的伟大在于,她是用过去的、已知的东西教学生去应对未来和未知。新课改以来,省教研员卢巍老师悉心指点,使她头脑里的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教给学生感性和理性交融的化学,她乐此不疲地奔着这个目标走。在课堂中,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策略、学科思想、人文精神的渗透。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向学生传递学科智慧。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有高的立意,不断朝向“育人为本,胸怀天下”而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她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努力在三维目标的预设中超越一、落实二、指向三。她说,一是知识技能,是最基础的最现实的东西,但是恰恰因为它的繁杂罗列,就会产生多重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常常使求学者被围困在其中泥泞得裹足不前。如果能拂去种种表象,找到一些武器能如庖丁解牛一样统率这些琐碎的知识,就是上了一层楼,正如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主张的,事实不是学习的目的,更应该看到它们在承载基本观念上的工具价值。只有超越事实,才能触摸到真谛。这就是构建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如果能再提升,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魅力、人生的价值和魅力、世界的价值和魅力,健康、积极、阳光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散发着人性的光彩。
新教材之所以强调: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其实就在于促使学生在其感性的土
迎着1995年初秋的ysyk缕晨曦轻快地走上讲台的女孩,想起那个为了一个学生的沉默而彻夜难眠的女孩,想起伤愈归来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想起曾经的泪水、痛苦以及欢笑和快乐……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星光……
课堂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与平时的沉默寡言、心静如水的她,往往会让你判若两人。她就是2011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在全国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老师。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徐老师。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连续送毕业班,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件评比一等奖;省教改先进经验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曾参与教育部立项课题《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分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09年6月期上,并被选拔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化学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撰写论文获省电化教育论文一等奖;在《山东教育导报》、《数理报》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人也多次获全国园丁奖、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还担任国家级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指导教师并受邀赴安徽师范大学作报告;被评选为省教研室跟进式教学指导团队骨干教师、省2010暑期远程研修初中化学指导教师、**市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市优质课评委,多次受省、市教研员的邀请,参加编写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辅资料《初中化学配套练习册》等书。一位青年教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即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崭新的专业理念。
一、职业品质——认真履职,永执虚器
出身教师之家的她,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了教师职业的不易,却依旧无法抗拒“老师好”这声翠绿而晶莹的呼唤,将自己的未来划入了躬耕至晚,仍旧履痕未深的教育事业中。她说:“教师是我理想的不二选择,所以,自当全力以赴。而反思自身,好像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认真”二字。对待所有的事情,从不敢投机取巧,向来老老实实,甚至如履薄冰,习惯成自然,如此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渐渐练出心劲儿、赢得了尊重,甚至常有丰厚回报——成长之喜,这更加促使自己抱定了这一宗旨。”所以,当她接到为初三学生单元导学约稿的任务时,父亲正在安贞医院做心脏搭桥。所有的稿子,都是在深夜病房的走廊里完成的,市教研室王媛老师读过,没有发现丝毫病气、怨气、戾气,反倒格外深情入味。在编写教材习题体系时,碰巧母亲又大病,同样的义不容辞,同样的陀螺时光,动笔前堆积成山的资料一点点啃过,动笔时犹可能一个时辰老僧入定般下不得半个字——是以蛛丝般暗纹引来冰河开封,是抱定出世的心志对决人间烟火的声声催促。经此一场悄无声息的砥砺,更加悟了水滴石穿的禅意……
她说,既知自己底子羸弱,便当知执盈器也如执虚了,那么,圣人训“开卷有益”,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给心灵施以鸡汤是很重要的事。在教学之余,读书成了她的嗜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会不自觉地反躬自省;读《山路》,最佩服世间女子龙应台,会身在五万人的狂欢之所为生命之烛将灭的沈君山先生落泪,置身喧嚣之中而又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清明;读史《明朝那些事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的繁华与灿烂,凋敝与灰暗,欢乐与痛苦,让人唏嘘,也促使自己反思,作为一名薪火相传的教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尚些,还是流俗些?是沉默些,还是激昂些?读到弘一法师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有至深至切的感动——佛门龙象以将逝者关怀生者,与化学中的粒子滋生万物、万物归于大同,岂非款曲相通?
谈到读书,徐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勤学不辍的。学无止境,大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再充电,小至一个新流行词的活学活用,都是常学常新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经历,从各种学习中受益,是最有感触的。首先是重视各种专业研修,特别是高层次的研修,不管对教研还是教学,都将是动力十足的推进器。从一名青涩教师一直到骨干教师,自己感触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特别是一个身为教师的生命个体,怎样在流年暗换的必然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须性之间,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
她在一个宽容的底色里,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再加上该拼就拼的行动,才能形成了“山高水长”般的职业追求。正所谓先凛于内再行于外,这和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是同样的道理。
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她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
二、专业理念——半是火焰半海水
教师的伟大在于,她是用过去的、已知的东西教学生去应对未来和未知。新课改以来,省教研员卢巍老师悉心指点,使她头脑里的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教给学生感性和理性交融的化学,她乐此不疲地奔着这个目标走。在课堂中,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策略、学科思想、人文精神的渗透。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向学生传递学科智慧。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有高的立意,不断朝向“育人为本,胸怀天下”而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她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努力在三维目标的预设中超越一、落实二、指向三。她说,一是知识技能,是最基础的最现实的东西,但是恰恰因为它的繁杂罗列,就会产生多重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常常使求学者被围困在其中泥泞得裹足不前。如果能拂去种种表象,找到一些武器能如庖丁解牛一样统率这些琐碎的知识,就是上了一层楼,正如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主张的,事实不是学习的目的,更应该看到它们在承载基本观念上的工具价值。只有超越事实,才能触摸到真谛。这就是构建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如果能再提升,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魅力、人生的价值和魅力、世界的价值和魅力,健康、积极、阳光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散发着人性的光彩。
新教材之所以强调: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其实就在于促使学生在其感性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