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机关退休老干部事迹材料
- ·下一篇文章:优秀护士事迹材料
市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市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他是**市农业劳动模范、2010年度感动**人物、**市道德模范、**区十佳书记......他38年如一日,带领**村从债台高筑的旧村烂摊迈进绰有余裕的小康新村,他就是**市**区**镇**村党总书记**,庄里乡亲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招商引资激活力 穷村终变小康村
1975年,年仅21岁的**接任**村管委会主任兼书记,他面对的是一个只有2毛1分钱家底、银行贷款高达7万2千元的整个**镇最穷的村。被人们戏称为“两毛一书记”。从那时起,带领**村脱贫致富的重担就这样历史的落到了一个21岁的青年人身上!
但是他偏不信邪,坚信只要通过努力苦干一定能脱掉“两毛一书记”的穷帽子,并且与村两委一班人确立了“山水林田电路封,综合治理树雄心,工农林木齐发展”的坚定目标。
他带头发动群众,从搞运输、搞建筑、建砖厂、搞石灰窑干起。相继又建起了小煤井、塑料厂、马赛克陶瓷厂等企业,硬是在“工业空白村”的基础上,一手建起了ysyk批村办企业,三年时间就还清了银行贷款。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他又又先后引进宜龙化工、凯诺特种涂料等15家招商引资企业,累计引资1.6亿元,村里的集体收入达到了每年150万元,一举摘掉了头上顶着的“两毛一”的穷帽子。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东山资源优势,建起千头优质生猪基地和金毫相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实现了工业经济、特色农业和三产服务业“三轮驱动”,闯出了村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据统计,近年来**村每年固定资产投入达6000万元,税金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村民收入增幅10%以上,90%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有人无活干”的就业问题。
**说,要想致富,必须村、企一条心。他带领村两委为企业进行“保姆式”一条龙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跑手续、做担保办贷款......同时作出“企业内部事务企业办,坚决不插一杠子,做到不要求、不索求”的承诺。
他说,企业有困难,村委来帮忙。村委曾为多家企业银行贷款作担保,38年来,从未欠过银行一分钱,并被评为文明诚信村。**的为人准则是:以德立身,诚信立业。曾有个体户不能如期还款,都是村委先向银行垫付。
**村一位砖厂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厂子能得以正常运转多亏了褚书记的帮忙,厂子整体投资900余万,其中有400万的投资款是**以个人名义作担保向村民个人借贷的。他表示,作为一个被招商引资过来的外来企业能得到当地如此巨大的支持,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村民利益系心头,助弱扶贫惠百姓
三十八载村支书,酸甜苦辣有谁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他常说:“村、民和谐好似一盆花,得用心血去浇灌!”他认为,为村民办事,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跑断腿、磨破嘴,得罪人也要跑到最前列。
现在的**村原来由大**、小**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后来,**区实施“金桥工程”,又接纳张庄乡转道村、马陵村移民31户;邻近的小土屋村、南旺村也先后并入**村,目前共有1500余人口。虽名为**,却容纳了近70个姓氏,家族关系复杂,因此在村民事务管理上更需要尽心尽力。
尽管村里各方面情况复杂,杂事、乱事、难事太多,但在**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前年小土屋村实施拆迁造地工程,涉及138户拆迁户,他挨家挨户劝说,其中一钉子户经他劝说多次,跑了27趟历时整整一年才肯同意拆迁,真切的反映了“跑断腿”的基层工作状况。值得庆幸的是,凭借他的真诚的态度和优厚的拆迁补偿政策,最终实现了138户零上访、零纠纷的顺利拆迁。他说,“拆旧补新”不仅是响应上级政策,而且能让村民真正得实惠,重点是要耐心跟村民讲明白。
每天,在村中的田间地头,庄里乡间各个角落都可寻觅到**的身影,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针对个别有困难户,他主动带头成立**村爱心基金会,想尽一切办法救助遇到困难的村民。据他说,去年一个低保户患了心脏主动脉内膜破裂,急需12万元手术费,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入了“新农合”但必须先付费后报销。村上的爱心基金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度过了这道生死难关。
虽然**村构成人员复杂,但在这里,从来没有外来户和原住民之分。村里为15岁以下的孩子、5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0元,逢过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
扎根基层38载 挚爱故土无怨悔
从1975年开始到现在,**已连任**村书记38年。他是**村人,自年轻时就心怀鸿鹄之志,曾想通过当兵入伍飞出小山村,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荡。当时他参加验兵,一连三年都合格,没料想都被当时的公社领导拦下,只因他扎实能干、优秀突出,早已被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担任村领导以后,**便把全部心思扑到村里的工作上来。他说,即使没能实现当兵的理想,也不能有丝毫埋怨。党和人民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后来,他逐渐的喜欢上这份贴近基层百姓的工作,更是迷恋上为家乡谋发展、奔富路的事业。
38年风霜雨雪,在**村艰难坎坷的致富道路上,留下了**太多的脚印。他回忆说,1975年任职村支书后,难题接踵而来。ysyk大难题就是全村无法通电,村民晚上一抹黑。供电局提出,村里要想通电,就必须将村中木制的电线杆全部换成水泥的,但那时村里负债累累根本无力购买。最终,**硬着头皮到**区店子村赊了20多根水泥电线杆子,才将整个村子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刚想松一口气,紧接着水的问题又来了,村中唯一一眼井里的多节泵因为夏季的一场大雨被淹在十几米深的水下,导致村民无法浇地灌溉。为解决这个大难题,**多方找人帮忙无果而终,他心想,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于是便组织村中熟悉水性的十几位村民进行分组打捞,他当仁不让将自己分在ysyk组带头下井打捞水泵。经过他与村民们的轮番努力,水泵终于被打捞上来。
说到“井”,还有一件“井”事让**终身忘,这回不是水井而是煤井。改革开放伊始,**带领**村群众通过开采地下煤炭资源,一口气开采了八个煤井。谁料由于煤井数量较多管理不善,其中一眼井突然出现事故,一名村民不幸被淹身亡。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立刻组织抢险队伍对煤井进行排水,抢救被淹村民。抢救持续了11天之久,**也不分昼夜的在井下待了整整11天。他说,那时恨不得自己生有三头六臂,立马将被害村民打捞上来。沉浸在回忆中的**脸上尽显
他是**市农业劳动模范、2010年度感动**人物、**市道德模范、**区十佳书记......他38年如一日,带领**村从债台高筑的旧村烂摊迈进绰有余裕的小康新村,他就是**市**区**镇**村党总书记**,庄里乡亲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招商引资激活力 穷村终变小康村
1975年,年仅21岁的**接任**村管委会主任兼书记,他面对的是一个只有2毛1分钱家底、银行贷款高达7万2千元的整个**镇最穷的村。被人们戏称为“两毛一书记”。从那时起,带领**村脱贫致富的重担就这样历史的落到了一个21岁的青年人身上!
但是他偏不信邪,坚信只要通过努力苦干一定能脱掉“两毛一书记”的穷帽子,并且与村两委一班人确立了“山水林田电路封,综合治理树雄心,工农林木齐发展”的坚定目标。
他带头发动群众,从搞运输、搞建筑、建砖厂、搞石灰窑干起。相继又建起了小煤井、塑料厂、马赛克陶瓷厂等企业,硬是在“工业空白村”的基础上,一手建起了ysyk批村办企业,三年时间就还清了银行贷款。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他又又先后引进宜龙化工、凯诺特种涂料等15家招商引资企业,累计引资1.6亿元,村里的集体收入达到了每年150万元,一举摘掉了头上顶着的“两毛一”的穷帽子。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东山资源优势,建起千头优质生猪基地和金毫相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实现了工业经济、特色农业和三产服务业“三轮驱动”,闯出了村域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据统计,近年来**村每年固定资产投入达6000万元,税金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村民收入增幅10%以上,90%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有人无活干”的就业问题。
**说,要想致富,必须村、企一条心。他带领村两委为企业进行“保姆式”一条龙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跑手续、做担保办贷款......同时作出“企业内部事务企业办,坚决不插一杠子,做到不要求、不索求”的承诺。
他说,企业有困难,村委来帮忙。村委曾为多家企业银行贷款作担保,38年来,从未欠过银行一分钱,并被评为文明诚信村。**的为人准则是:以德立身,诚信立业。曾有个体户不能如期还款,都是村委先向银行垫付。
**村一位砖厂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厂子能得以正常运转多亏了褚书记的帮忙,厂子整体投资900余万,其中有400万的投资款是**以个人名义作担保向村民个人借贷的。他表示,作为一个被招商引资过来的外来企业能得到当地如此巨大的支持,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村民利益系心头,助弱扶贫惠百姓
三十八载村支书,酸甜苦辣有谁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他常说:“村、民和谐好似一盆花,得用心血去浇灌!”他认为,为村民办事,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跑断腿、磨破嘴,得罪人也要跑到最前列。
现在的**村原来由大**、小**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后来,**区实施“金桥工程”,又接纳张庄乡转道村、马陵村移民31户;邻近的小土屋村、南旺村也先后并入**村,目前共有1500余人口。虽名为**,却容纳了近70个姓氏,家族关系复杂,因此在村民事务管理上更需要尽心尽力。
尽管村里各方面情况复杂,杂事、乱事、难事太多,但在**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前年小土屋村实施拆迁造地工程,涉及138户拆迁户,他挨家挨户劝说,其中一钉子户经他劝说多次,跑了27趟历时整整一年才肯同意拆迁,真切的反映了“跑断腿”的基层工作状况。值得庆幸的是,凭借他的真诚的态度和优厚的拆迁补偿政策,最终实现了138户零上访、零纠纷的顺利拆迁。他说,“拆旧补新”不仅是响应上级政策,而且能让村民真正得实惠,重点是要耐心跟村民讲明白。
每天,在村中的田间地头,庄里乡间各个角落都可寻觅到**的身影,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针对个别有困难户,他主动带头成立**村爱心基金会,想尽一切办法救助遇到困难的村民。据他说,去年一个低保户患了心脏主动脉内膜破裂,急需12万元手术费,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入了“新农合”但必须先付费后报销。村上的爱心基金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度过了这道生死难关。
虽然**村构成人员复杂,但在这里,从来没有外来户和原住民之分。村里为15岁以下的孩子、5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0元,逢过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
扎根基层38载 挚爱故土无怨悔
从1975年开始到现在,**已连任**村书记38年。他是**村人,自年轻时就心怀鸿鹄之志,曾想通过当兵入伍飞出小山村,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荡。当时他参加验兵,一连三年都合格,没料想都被当时的公社领导拦下,只因他扎实能干、优秀突出,早已被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担任村领导以后,**便把全部心思扑到村里的工作上来。他说,即使没能实现当兵的理想,也不能有丝毫埋怨。党和人民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后来,他逐渐的喜欢上这份贴近基层百姓的工作,更是迷恋上为家乡谋发展、奔富路的事业。
38年风霜雨雪,在**村艰难坎坷的致富道路上,留下了**太多的脚印。他回忆说,1975年任职村支书后,难题接踵而来。ysyk大难题就是全村无法通电,村民晚上一抹黑。供电局提出,村里要想通电,就必须将村中木制的电线杆全部换成水泥的,但那时村里负债累累根本无力购买。最终,**硬着头皮到**区店子村赊了20多根水泥电线杆子,才将整个村子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刚想松一口气,紧接着水的问题又来了,村中唯一一眼井里的多节泵因为夏季的一场大雨被淹在十几米深的水下,导致村民无法浇地灌溉。为解决这个大难题,**多方找人帮忙无果而终,他心想,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于是便组织村中熟悉水性的十几位村民进行分组打捞,他当仁不让将自己分在ysyk组带头下井打捞水泵。经过他与村民们的轮番努力,水泵终于被打捞上来。
说到“井”,还有一件“井”事让**终身忘,这回不是水井而是煤井。改革开放伊始,**带领**村群众通过开采地下煤炭资源,一口气开采了八个煤井。谁料由于煤井数量较多管理不善,其中一眼井突然出现事故,一名村民不幸被淹身亡。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立刻组织抢险队伍对煤井进行排水,抢救被淹村民。抢救持续了11天之久,**也不分昼夜的在井下待了整整11天。他说,那时恨不得自己生有三头六臂,立马将被害村民打捞上来。沉浸在回忆中的**脸上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