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区孝老爱亲模范社区事迹
- ·下一篇文章:互敬好婆媳代表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区“孝老爱亲模范”**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女,55岁,中共党员。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区**镇计生办副主任、计生服务站站长,**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镇敬老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多年来,不论身处何种岗位,她始终信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2007年9月荣获“淄博市孝老爱亲十大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2月在全省敬老院建设中,被省人事厅评为三等功。
2004年2月14日,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到镇敬老院任院长。虽然以前她也在政府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不乏伺候老人和病人的经验,但是,真正接手这项工作,却还是有些犹豫了——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责任大、事情多,琐碎、繁杂……自己能干好吗?后来,她想通了: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照顾老人的工作虽然苦、虽然累,但它却是一个平凡而光荣的工作岗位。为了能让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能体会到家的温暖,都能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晚年,她愿意,也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2004年,她刚到敬老院不久,那时的敬老院还没有建起一间象样的餐厅,旧伙房的房顶漏雨,炉灶等设施也不达标,逢年过节,老人们连一顿团圆饭也吃不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决定要建设新的餐厅,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团圆饭。一方面,她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打报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又积极协调**村委,联系征地事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这一建议,在当时全镇重点工程多、财政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筹措了65万元,建成了460平方米的新餐厅和洗浴室等十间房子,餐厅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并配备了燃油炉灶、不锈钢工作台、大型消毒柜等炊事设备和净化水设备。经过**和全院人员几个月的共同努力,2005年11月,新餐厅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老人们的用餐问题,老人们终于能够吃上团圆饭了。2011年,她又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投资12万元更换了大功率的供暖锅炉,使老人们用上了更干净、暖和的暖气。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敬老院已发展成为占地25亩,拥有各类办公、生活用房90余间,9名工作人员的规模,目前供养无保老人47人,代养老人28人。
自任院长以来,**便成了这个大院里70多口人的当家人,整年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敬老院70多口人的衣、食、住、行就成为了她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当时**的丈夫患直肠癌已3年,老公公也已85岁高龄,常年卧病在床,都需要她照顾,可是敬老院里有70多口人每天都需要吃饭,需要照顾,需要管理,更需要更新和发展。为了全镇的孤寡老人,**没有尽到一个做妻子和儿媳的责任,可是她无怨无悔。与家庭相比,敬老院的老人们更需要她,更离不开她。在丈夫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正值敬老院里6位长年卧床不起的老人先后患了严重的病痛,晚上值班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她更是几乎天天靠在敬老院里忙活,只有偶尔抽空回家看看,没有始终陪在丈夫的身边。2005年5月,她的丈夫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路程。丈夫的离去成了**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办完丈夫的后事,**怀着对丈夫、对家庭的深深欠疚,又重新投入到敬老院的工作中。自此,她便白天黑夜地吃住在院里,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敬老院的老人。
记得2005年的6份,东道村的孙大爷得了肺结核,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可**和工作人员们硬是一直在孙大爷的身边伺侯。俗话说:10个老人9个便秘。在孙大爷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由于病情迅速恶化,老人的便秘更加严重,好多天都排不出大便。为了帮助老人减轻痛苦,**带上手套,用手指帮老人一点一点地取了出来。看到老人脸上轻松的表情,她觉得一切苦累都值了。自此,帮助便秘的老人取大便成了敬老院里服务人员的一项普通工作。孙大爷病故的那天是凌晨1点,因为**已经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了,那天正好赶上家里有事就回了家。当值班人员5点钟给她打电话说孙大爷病故的消息时,**立刻赶回了敬老院。当她赶到时,值班人员别的事情都已经办妥,就是还没来得及给老人刮胡子。为了让老人走的干干净净,**端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捂在老人的嘴上,捂热后,她和工作人员一起给老人刮得干干净净,送老人上了路。自她进敬老院的9年时间里,像孙大爷这样的情况,也不知有多少了,经她亲自送走的就有56位老人,其中有正常死亡的,也有患重大疾病去世的,但每当送走一位老人,她都耗尽了精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到敬老院工作了9年了。在她与老人们相处的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和老人的关系已经由简单的服务、被服务转化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她常想:能到敬老院工作,这是自己和老人们的缘份。每一位来到敬老院的老人,她都会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用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和热情,照顾她们,伺候她们,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有生之年安享天伦之乐。
**,女,55岁,中共党员。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区**镇计生办副主任、计生服务站站长,**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镇敬老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多年来,不论身处何种岗位,她始终信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2007年9月荣获“淄博市孝老爱亲十大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2月在全省敬老院建设中,被省人事厅评为三等功。
2004年2月14日,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到镇敬老院任院长。虽然以前她也在政府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不乏伺候老人和病人的经验,但是,真正接手这项工作,却还是有些犹豫了——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责任大、事情多,琐碎、繁杂……自己能干好吗?后来,她想通了: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照顾老人的工作虽然苦、虽然累,但它却是一个平凡而光荣的工作岗位。为了能让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能体会到家的温暖,都能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晚年,她愿意,也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2004年,她刚到敬老院不久,那时的敬老院还没有建起一间象样的餐厅,旧伙房的房顶漏雨,炉灶等设施也不达标,逢年过节,老人们连一顿团圆饭也吃不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决定要建设新的餐厅,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团圆饭。一方面,她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打报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又积极协调**村委,联系征地事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这一建议,在当时全镇重点工程多、财政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筹措了65万元,建成了460平方米的新餐厅和洗浴室等十间房子,餐厅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并配备了燃油炉灶、不锈钢工作台、大型消毒柜等炊事设备和净化水设备。经过**和全院人员几个月的共同努力,2005年11月,新餐厅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老人们的用餐问题,老人们终于能够吃上团圆饭了。2011年,她又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投资12万元更换了大功率的供暖锅炉,使老人们用上了更干净、暖和的暖气。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敬老院已发展成为占地25亩,拥有各类办公、生活用房90余间,9名工作人员的规模,目前供养无保老人47人,代养老人28人。
自任院长以来,**便成了这个大院里70多口人的当家人,整年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敬老院70多口人的衣、食、住、行就成为了她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当时**的丈夫患直肠癌已3年,老公公也已85岁高龄,常年卧病在床,都需要她照顾,可是敬老院里有70多口人每天都需要吃饭,需要照顾,需要管理,更需要更新和发展。为了全镇的孤寡老人,**没有尽到一个做妻子和儿媳的责任,可是她无怨无悔。与家庭相比,敬老院的老人们更需要她,更离不开她。在丈夫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正值敬老院里6位长年卧床不起的老人先后患了严重的病痛,晚上值班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她更是几乎天天靠在敬老院里忙活,只有偶尔抽空回家看看,没有始终陪在丈夫的身边。2005年5月,她的丈夫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路程。丈夫的离去成了**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办完丈夫的后事,**怀着对丈夫、对家庭的深深欠疚,又重新投入到敬老院的工作中。自此,她便白天黑夜地吃住在院里,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敬老院的老人。
记得2005年的6份,东道村的孙大爷得了肺结核,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可**和工作人员们硬是一直在孙大爷的身边伺侯。俗话说:10个老人9个便秘。在孙大爷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由于病情迅速恶化,老人的便秘更加严重,好多天都排不出大便。为了帮助老人减轻痛苦,**带上手套,用手指帮老人一点一点地取了出来。看到老人脸上轻松的表情,她觉得一切苦累都值了。自此,帮助便秘的老人取大便成了敬老院里服务人员的一项普通工作。孙大爷病故的那天是凌晨1点,因为**已经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了,那天正好赶上家里有事就回了家。当值班人员5点钟给她打电话说孙大爷病故的消息时,**立刻赶回了敬老院。当她赶到时,值班人员别的事情都已经办妥,就是还没来得及给老人刮胡子。为了让老人走的干干净净,**端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捂在老人的嘴上,捂热后,她和工作人员一起给老人刮得干干净净,送老人上了路。自她进敬老院的9年时间里,像孙大爷这样的情况,也不知有多少了,经她亲自送走的就有56位老人,其中有正常死亡的,也有患重大疾病去世的,但每当送走一位老人,她都耗尽了精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到敬老院工作了9年了。在她与老人们相处的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和老人的关系已经由简单的服务、被服务转化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她常想:能到敬老院工作,这是自己和老人们的缘份。每一位来到敬老院的老人,她都会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用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和热情,照顾她们,伺候她们,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有生之年安享天伦之乐。
(编辑: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