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年事迹
陶明华出生在安徽宣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艺术商品从小熏陶着他。初中的时候他参加书画比赛拿了一等奖,于是老师就推荐他去学美术,从那时起陶明华开始真正接触艺术,而喜欢上摄影则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并且经常上网去学习一些摄影知识。
来学校后,得知学校有一个摄影协会,他坚信摄影将是他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终于,得知影协在宿舍楼下招新,他ysyk个冲下去填了报名表,在面试的时候他信心十足的对负责人说:“如果我可以进影协,我会给影协带来更多的精彩。”如他所愿,他进了影协,开始系统地学习摄影知识,也遇到了他的ysyk位摄影指导老师——何如洲。何老师对他谆谆善诱,潜移默化,而他也是耐心学习,孜孜不倦,一有空就往何老师的办公室跑,拿自己的作品去请教。很快他就打下了扎实的摄影基础,而且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对摄影着了迷。从此,他背起了相机。而这一背,就再也没有放下。
如果说,音乐家是透过旋律感知世界,书法家是通过韵律抒写世界,作家是通过文字描述世界,那么摄影家则是透过镜头看世界。
陶明华就是这样一个透过镜头看世界的人。当我们跟他谈及他的累累硕果时,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说:“我最在乎的可不是一项又一项的奖项,而是透过镜头看世界的过程与感觉。”他继续解释,要拍到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其实是很辛苦的,比如一项活动,你必须得聚精会神的盯着一整个过程,每一个画面都需要用心去捕捉,因为你不知道更加精彩的画面会何时出现。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再比如为了拍下一个特别的日出,必须得早早地出门架设好相机,然后就一直等,毕竟每天的气候条件、甚至日出时间都不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你真正想要的画面。透过镜头看世界,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当你捕捉到一个精彩画面时,心里会充满成就与快乐感。
谈起每一张摄影作品,陶明华总是津津乐道,他说每一张摄影作品都记录着他的生活轨迹,见证着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有一次影协组织去奥内海拍海景,大伙一想到海首先会想到它的浩瀚震憾,就会想到去拍摄冲击力很强的景象。陶明华当时却没有这么想,他想到自己以前拍的海浪场面没有感染力,于是就想反过来去拍大海“柔”的一面,通过一种云雾飘渺的感觉去表现出大海的柔情。于是他用慢速镜通过长时间曝光技术把海浪拍石的场面拍了下来,取名为《瀚海写柔情》。果然,思维上的创新帮他取得了成功,该作品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邀请赛优秀奖,个人同时获得“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称号。
然而,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张《暗夜惊雷》——荣获海大校园风光摄影大赛一等奖的作品。他戏说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那时候他上大二,一直愁着没机会拍闪电。有一天天空电闪雷鸣,雷电离海大的上空很近。当时陶明华走在校道上正准备回宿舍,他兴奋极了,于是马上跑回宿舍拿相机,然后就急忙跑到六楼去拍闪电。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天气很冷,风很大,雨也一直猛烈的下着。但他没有顾虑太多,一心想着想要的闪电效果,一直握着相机不敢放松,生怕相机被风吹倒,更害怕错过精彩的某个瞬间。等到按下最后一个快门的时候,一个离他很近的雷电突然炸响,陶明华吓得两手直发抖,这时他才意识到闪电的危险性。
在很多人看来,一部好的摄影作品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需要技艺,更需要机遇。对此,陶明华告诉我们,“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摄影的对象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妙手”。
但是打造一双“妙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知识的积累。陶明华平时是一个非常刻苦学习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科目的书籍。他告诉我们,想要获取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单靠拥有熟练的摄影操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摄影是各种知识的综合体。如果你的摄影作品只是把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拍下来,按下快门的动作谁都会做,但是,如果能够把哲学思维渗透于拍摄过程,就可以创造出富有某种意义的作品。再比如,如果文学素养高,一幅画面其实就是一首诗。自己内心有诗的意境,在拍摄过程中你才会无意识地将这种诗的意境融入到自己的摄影作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