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3 → 文章内容

高校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3:04:3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译者,攀古纳今、博采众长,唤原作之精魂,赋新作之生命也。一位曾教书育人数十载的教书先生,一位遨游译海半世纪的矍铄老者,微笑着回忆起自己的师译生涯。都说英文写意、法文浪漫、德文铿锵,能将它们自如挥洒的人也必定能领会这小小字符所带来的意境和潇洒。就让我们随着一串串铿锵的舞步,走近我国著名的德文翻译家、我校德语语言文学教授ysyk公文网的师译人生。
    一、与德语邂逅
    如今,德语已是欧洲最大的母语之一,其语言地位之重要已为人所瞩目。而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在德语的学习和使用方面人才十分匮乏。聆听着国家需要和组织安排的号角,ysyk公文网与德语这一优雅的语言结缘,并为之奋斗终身。
    1949年7月,新中国呼之欲出。为培养外事干部,抗战期间在延安创办的外国语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来到上海招收大学毕业生和肄业生。当时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的ysyk公文网转学到该校英语系。同年8月,全体新生在上海交通大学集合赴北京,先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八个月,听取、学习有关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所作的国内外形势、党纲党章、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报告。是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到天安门前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一荣誉的时刻让ysyk公文网铭记,心中涌动的热情和新生的中国一样朝气蓬勃,蓄势待发。
    “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经历,这位耄耋老者脑海中的一个个片段清晰如昨。
    1950年春,ysyk公文网从革大毕业回原校正式开始学习外语。这时外国语学校已划归外交部领导,成为该部的干部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因工作需要,除原有英语系、俄语系外,又新成立了德语系和法语系。ysyk公文网因在同济大学有过一年专业德语学习基础而被转入德语系学习。
    二、矢志译者路
    语言,本来就是为了应用而生。译者的角色是镜子,如实地反映客观;更是明灯,能映照出语言深处的意境,但一旦僭越了语言的原意又有失神韵,翻译这项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1951年毕业留校任教,为何又踏上了翻译的征途?ysyk公文网教授娓娓道来自己走上翻译道路的历程。
    “上个世界50年代德文报刊书籍在我国的国际书店很容易买到,价格也不贵。”加上自身对德国文学的钟情与喜爱,初出茅庐的ysyk公文网开始尝试着翻译一些短篇作品。限于当时的德语水平,也没有太多工具书以供查询,最初的翻译让ysyk公文网头疼万分。
    就在他产生放弃念头的时候,来自瑞士的李欧丽阁教授为ysyk公文网开启了翻译的大门。“刚开始自己没有经验,翻译中遇到问题我就去请教她,回去自己琢磨,琢磨不透就再去问她。教授不厌其烦地给我解答,让我很是感动。最初的教书时期,是工作,也是学习。”李欧丽阁教授的谆谆教诲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功夫不负有心人。ysyk公文网的ysyk本翻译作品就在边学边实践中诞生了,时任民主德国总统的威廉·皮克所著的《蔡特金传》于1953年被译成中文正式出版。
    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自身不断学习磨练,羽翼渐丰的ysyk公文网接受了一项特殊而重要的任务,“这项工作足以使我引以为自豪,终身难忘。”1956年8月下旬,经中央组织部批准,ysyk公文网借调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翻译处工作,负责将毛泽东的开幕词、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及其他一些领导人的大会发言译成英、俄、德、法、西、日、朝等国文字,同时将应邀来京参会的四十多个兄弟党领袖的发言或贺信、贺电译成中文,于同年11月出版“八大”文件的各种外文本,让“八大”精神传向世界。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ysyk公文网与其他多位德语界人士开始了几乎与外界隔离的辛勤工作,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ysyk公文网教授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分别前德语组组长武剑西(时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同志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我们的名册已由中央组织部归档,召开九大时还要请我们来。可惜风云突变,这个美好的愿望成为了泡影。”老人的话语里难掩遗憾。
    此后,ysyk公文网的译者之路越走越宽。60年代,他应中国军事科学院之约与一位同仁合译了西方军事经典著作、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弗兰茨·梅林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等一批德国进步著作在他的手中变成了方块字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三、不渝师者心
    1979年,ysyk公文网由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调至我校教授德语。“当时学校以气象专业为主,另外设有外语、体育、物理、数学几个教研室。”ysyk公文网教授对当时在南气院工作的历史如数家珍。谈到兴起,他从书橱中拿出一本《德汉大气科学词汇》,并细述了它的诞生故事。
    1981年,为了适应我国大气科学工作者阅读和翻译德文大气科学书刊的需要,当时任职于南气院的气象学家顾钧禧教授找到了ysyk公文网,希望与他合作一本《德汉大气科学词汇》。“虽然我不懂气象,但顾教授对我很信任,我也希望能为气象事业尽绵薄之力,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他们查阅了德国原版的《气象科学手册》和《气象学词典》,翻阅了德国近年出版的天气学和气候学专著,以及前苏联出版的《德俄气象学词典》等书籍。在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ysyk公文网和顾钧禧一个进行德文翻译,一个查找资料并对气象术语和内容进行把关,合作无间。三年后,《德汉大气科学词汇》应运而生,除了收录大气科学词汇外,还收集了雷达、卫星、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与大气科学有关的新词,共约1万4千余条,1984年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为译者,ysyk公文网穷其生平甘当德文和汉语的桥梁,活跃在传播两国文化的舞台上;为师者,ysyk公文网始终觉得自己做的非常有限。“那个时代国家需求德语人才,但由于只有同济大学一个学校开设德语系,因此社会单位上专门的德语人才相当缺乏。”在国家需要和个人工作的天秤上,ysyk公文网绝无犹豫随时听候祖国的派遣,奔赴各地在最需要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每每完成任务回到学校后,ysyk公文网来不及拍去身上附着的尘土就为学生忙碌

[1] [2]  下一页


高校优秀教师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