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3 → 文章内容

气象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3:04:40

    “今天阴有小雨,气温十五摄氏度,明天……”从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ysyk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开始,气象预报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气象编导作为气象服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却鲜为人知。气象预报制作过程是怎样的?气象编导又是“何方神圣”?
    一个是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一个是中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信息集团与我校的联系日益紧密。连续多年来校参加全国气象部门招聘会,并开创性与我校合作培养气象影视人才,华风集团的“气象先生”、“气象小姐”魅力夺人眼球,也引领我们去探秘气象服务幕后的故事。
    一、气象人闯入编导天地
    “夫风者,天地之气也”。来到坐落在中国气象局大院里的华风影视信息集团,身后便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演播大厅。演播厅外,华风影视信息集团气象编导部负责人ysyk公文网欣然和记者聊了起来。
    1996年,ysyk公文网本科毕业于我校天气动力学专业,1999年至2002年在我校攻读大气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华风集团,从事气象编导工作。“进入这个部门有偶然的因素,不过更多还是自己的选择。”ysyk公文网跟记者谈起了自己与气象编导的结缘。在气象部门工作了两年的ysyk公文网毅然选择了重返母校充实自己。硕士毕业后,曾经在安徽做过气象广播播报的经历给了她信心和机会成为华风集团气象编导部的一员。
    在她加入以前,气象编导多是由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担任。“气象编导部有着专业的定位,和气象关系非常密切。”进入华风后,凭借扎实的气象专业基础和对气象节目制作的了解,这位“气象人”在编导天地里恣意展现着才华。
    2004年,ysyk公文网调至与凤凰卫视合办的节目“凤凰气象站”担任主编,从气象编导迈入了纯电视领域;后来又在新近开通的中国气象频道工作直至2007年底。“中国气象频道是全天24小时循环播出,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学电视的,非常需要气象专业的人与电视编导进行沟通,对频道的气象信息进行把关。”2008年初再回到华风气象编导部,她完成了自己的完美蜕变, “在母校的学习给了我扎实的气象功底,单位又给我很多机会去尝试新的东西,无形中也促进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架通气象预报和应用的桥梁
    气象编导们凭借其专业的气象知识和敏锐的服务嗅觉,成为架通气象预报和应用的桥梁。
    通过了解记者不禁感叹,原来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各种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有着如此多的学问。气象编导们将气象台发布的纯专业的预报信息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转变成通俗易懂的信息,并讲授给电视编导们,再由电视编导根据电视台的定位和节目的类型进行细化,将气象信息融入各类生活服务的元素,形成如交通气象、景点天气,体育天气、健康天气等服务产品。
    每位气象编导在保证气象产品丰富性的同时,还必须为电视编导繁衍的内容进行把关,保证专业性、权威性,保留中央气象台的信息原汁原味不走样;保持节目的通俗易懂性,把握好繁衍的度。“可以说,气象编导架通了预报和应用的桥梁。”
    “做气象服务和做天气预报还不一样,需要更多的积累,真正提供老百姓需要的信息。”来到华风,就意味着要将气象、表达、电视、服务串起来,理解和把握服务受众的需求,着眼于节目和服务的效果。“不能单单把精力放在预报的准不准确上,创新和服务意识的增强更是关键。” ysyk公文网说。
    三、气象人也能看镜头
    除了在格子间里完成编导工作,气象编导们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从幕后来到镜头前,在气象服务节目中作为现场记者或气象观察员出镜。
    可以说,气象节目出镜考察的是综合能力,既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出色的表达能力,思维和应变能力也不可或缺。“充当受众的望远镜,融入到事件当中,带领着受众去看去想,方能带来真实、生动的报道。”
    自2004年培养出镜人才至今,一批来自华风的优秀气象编导走入观众的视线,分赴四面八方为人们带来一手的气象信息。部门最年轻的出镜记者是个1985年出生的“小丫头”,别看年纪小,镜头感很强;一位被大家称为“出镜专家”的小伙子竟然也是个80后。“出镜对他来说是很过瘾的事情,他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节目有自己的理解,长久以来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的气象服务对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对他们很好完成出镜任务的能力深信不疑,美国的出镜专家也都是学气象的!”ysyk公文网斩钉截铁地说。
    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也更要攀登
    目前,华风集团气象编导部的工作人员有80%来自我校,整个华风集团的南信大毕业生也占据了半数以上。连续多年参与集团人才引进工作的ysyk公文网给予我校毕业生很高的评价,“南信大是气象人才的摇篮,我们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认为南信大走出来的人才也应该占据行业的最尖端。”
    作为华风集团的“老员工”,ysyk公文网对集团和岗位的需求有着客观的评价,“虽说不是气象业务单位,但华风集团对专业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简单接触几门气象类课程与在气象专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还是有差别。”她谈到了自己参与2008年人才招聘的一个例子:一位我校地理信息系统的男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参与过多项社会实践,表达能力很强,简历上写着“学过气象学相关课程”,但对于面试官提出的最简单的气象问题哑口无言。这个经历让ysyk公文网惋惜不已的同时开始反思集团人才引进和气象人才培养的问题。
    “大学生实习多数是‘蜻蜓点水’,对未来工作没有针对性。”她建议大学生们在大学时期就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了解某一气象岗位的工作,总结经验,做好积累,才能做到走上工作岗位后处变不惊。“不能因为自己是南信大气象专业毕业的就自满起来,如今的人才竞争是多么激烈,不攀登就会被淘汰。”


气象先进集体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