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优秀中队事迹材料
- ·下一篇文章:“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折翅雄鹰 志在九天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折翅雄鹰 志在九天
王xx,男,汉族,大专学历,1969年12月生,xx县xx乡xx村人。他酷爱写作,文笔秀美,先后加入河南诗词学会、洛阳诗词研究会、xx县诗词学会。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个性鲜明,深得读者喜爱,先后被xx县作家协会、洛阳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不但写作颇有建树,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xx县莲岳诗书画联谊会第十届年会上当选为理事。现供职于xx县现代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并兼九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
由于小时候曾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但他以非凡的毅力,攻艰克难,自强自立。他虽是残疾之身,却有一颗高尚美好的心灵。他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家庭幸福,他以豁达包容使邻里和睦,他以诚信善良赢得社会赞誉,他以睿智谦卑获得同事好评,他以为人师表深得学生爱戴,他以文笔优美在圈内好评如潮。现把王xx同志的事迹材料汇报如下。
命运多舛 身残志坚
王xx同志的人生经历充满着坎坷和艰辛,不满一岁的时候,被没有儿女的姨母收养,在贫穷的姨母家里,他被视为掌上明珠,姨母一家用最淳厚质朴的爱呵护着他的幼年。正像人们所说,幸福的家庭有着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岁多时,刚学会走路的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憨厚的养父不能当家立事,苦了身体本来就孱弱多病的姨母。一个目不识丁的妇道人家,抱着患病的儿子四处求医,虽债台高筑、眼泪哭干,也没医好xx的病,幼小的xx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命运多舛,五岁那年,步履蹒跚的xx又从十来米高的崖头摔下,患病的左腿,被严重摔断,xx的残疾更严重了。
xx的童年几乎是在亲人的背上度过的,上学后,渐渐懂事的他,性格越来越坚强,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哪怕付出别人十倍百倍的努力。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直担任班长,在老师的眼里,他是最负责人的班干部,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他在热心集体事务的同时从不耽误学习,多次代表学校或乡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获奖。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在高中期间,王xx更是学校的活跃人物,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等职。特别是他组织的“永馨文学社”更是声名远播,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提高了同学的写作水平。半月刊的《永馨报》栏目多样,质量很高。当时任xx县文化馆馆长的刘雷老师看后,亲自写信给王xx,肯定他的成绩,鼓励他把文学社办得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xx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让他思想走过了一段弯路。高三那年,他的心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学习成绩也跟着下降,当年的高考差几分没有过线。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回村当了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二十七年,直到现在还站在讲台上。
倔强的性格,使他很快从消极中奋起,教学之余,他刻苦自学,参加严格的自学考试,终于拿到了“汉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在工作中,他总是兢兢业业,认真钻研,他所带的班级永远是学校最好的班级,他所教的学科,基本上是乡里竞赛中铁定的ysyk。难怪同学科的老师调侃说:“王xx永远是我们夺冠路上的对手和克星。”记不清他获得过多少次优质课证书和教师节模范教师证书,他从不把荣誉当做炫耀的资本,而是更加谦逊实干,正像他发表在《xx教育》上的那篇文章《献身教育终不悔》。
孝悌慈爱 家庭幸福
特殊的家庭背景,坎坷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他特别自强的性格,正像他所说:“无论是生身父母,还是养身父母,他们虽卑微贫穷,但他们的淳朴善良、勤劳坚强传给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百善孝为先,在父母的眼里,他是乖儿子,在村人的眼里,他是大孝子。早几年,他一个人要挂心七位老人:养父母、亲父母、岳父母、叔父。虽然在亲父母那边,他原本兄弟姊妹共八人,哥哥们也都知道他经济紧张,说过爸妈的事不让他操心,但他固执地认为,尽孝方面各人是各人的心,不能由别人代替。他对哥哥们说,我虽然跳门了,但父母恩是一样的,我就全当是父母的一个闺女,我得尽到一个闺女的责任。虽然两个村子相距十几里山路,但逢年过节、工作之余他经常回到父母身边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遇到父母身体不适,他更是床前床后的侍奉。现在母亲已过世,老父亲已七十五岁高龄,他照看得更加殷勤,老家的人都说,这孩子跟没跳门一样。
岳父去世早,岳母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他一直像亲妈一样照顾。因为妻子天生愚钝,不懂得体贴人,王xx总说,岳母也是妈。细心的他总记着,冬添棉,夏添单,连头巾、袜子一类细小物件,他都挂在心上,及时买到。他总说,老人养儿不容易,又不会轻易跟孩子们张口要东西,做儿女的要细心、主动体贴老人,妻子虽不懂事,也不能让老人委屈。他经常给老人零花钱,每逢星期天,总买点补品、菜类,带着妻子去看老人。遇到老人生病,他更是寻医生、买药,东奔西跑,村里人说,他一个残疾人,有时累得叫人心疼。岳母也是逢人便夸:“俺一个憨闺女,却摊上个好女婿,是我烧香修的福!”
在养父母这边,王xx还有个叔父,因为早年家境贫困,又加上生来憨厚老实,所以终身未娶。叔父一直待xx最亲,xx也视叔父如亲父母一样看待。早几年,为了不拖累xx,叔父提出过分家另过,可xx死活不同意,他怕叔父一个人过太孤单,所以一直在一个锅里吃饭,姨母也是宽厚善良之人,总给叔叔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随着叔父越来越老,身体一天天垮下去,xx也更加心焦,四处为叔父看病、住院,日夜陪护,直到叔父安然离世,他披麻戴孝送到坟上。村人说,他叔有福气,即便有个亲生儿,也未必胜xx待得好。
对待养父母,那更是没说的,自小到大,从没惹老人生过气,有了喜事告诉老人,有了委屈憋在心里。随着养父的去世,如今就剩下七十多岁的姨母,他要让母亲过得开心。前年暑假,他特意陪母亲到栾川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王xx在县城的一所民营学校教学,他给母亲买了个老人用手机,硬是耐心教会了不识字的妈妈怎样接打电话。每天早晚,无论再忙,他都不忘给老人通通电话,问问身体状况,说说话。他知道老人身体不好,性情又刚强,知道他在学校忙,不舒服时一般不告诉他。细心的xx,总是从电话里去揣摩,稍感异常,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想办法赶回去探望。因为他知道,孩子们也在外上学,妻子又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