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范文三则
- ·下一篇文章: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国家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技术保障部事迹材料
朋友,当你打开收音机,聆听响彻五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时,当你打开电视机,尽情欣赏覆盖全球的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时,你可曾想到在广播电视声屏的后面,有多少幕后英雄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安全播出的ysyk线,坚守在值班、维护岗位。大多数听众、观众对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的声音和形象,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但对这些技术保障人员却鲜为人知。他们没有响亮的电台呼号,也没有一帧可供展示风采的电视画面,在他们心中只有6个字,那就是“使命”“责任”“奉献”。国家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技术保障部,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长期以来,技术保障部的干部职工,始终把安全播出视为广播电视的生命,一刻也不曾离开岗位,一刻也不曾懈怠。他们心中想的是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大脑中始终在绷紧“一刻也不能间断”这根弦。使命无尚光荣,责任重于泰山。越是在重要节日举家欢聚的日子里,他们越发感到肩上的责任,他们放弃了休息,仍然坚守在值班维护岗位,从而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监测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转,把广播电视节目指挥调度和监管指令安全地、不间断地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面对那闪闪发光的设备指示灯,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就是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令,仿佛就是全国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双双祈盼国家强盛、长治久安、幸福快乐的眼睛,此时此刻,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分享着、体验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那份喜悦。让我们走进他们,与他们共享心中的快乐……
技术保障部,担负着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和总局机关通讯、供电、供水、空调、维修、电影放映、有线电视和会议服务工作。直接为总局广播电视监管中心、卫星直播管理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安全播出单位提供通讯、供电保障服务,是总局安全播出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技术保障部还担负着总局机关和部分直属单位办公、业务用房的日常维修工作,总建筑面积达XXXXXX多平方米,现有事业编制职工XX人,编外聘用人员XX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XX人,具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XX人。
(一)
我们首先来到技术保障部通讯网络机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一面面排列整齐的机柜,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接线架,值班人员端坐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会儿拿起鼠标操作着计算机,一会儿起身来到机柜前调试着服务器,有条不紊地在驾驭着通讯网络这一庞大系统设备安全运转。这里是总局对内对外通讯联络的枢纽,这里是安全播出指挥通讯的心脏。
在询号接转值班室里,年轻的话务员两眼紧紧地盯着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不停地拿起接转台前的话机,应答着电话用户的号码咨询,接转着重要用户的专线电话。每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她们都会不加思索地以最快速度向用户作答。在这快速回答的背后,凝聚了话务员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她们上岗前,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对重要用户、常用电话号码必须倒背如流。随着值班工龄的增长,她们脑中记忆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越来越熟,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她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电话簿、通讯录。外线维护班,同样是一个24小时值班的岗位,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严寒,报修的电话铃声,就是他们奔赴用户家中维修的命令。他们身着工服,手提工具,骑着自行车或步行,总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到达故障现场,以其娴熟的操作、精湛的技术帮助用户恢复通话,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他们的带头人、机房主任王军艳同志,1992年中专毕业后来到通网机房工作。20年来,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自学了大专、本科全部课程并取得了本科学历。她善管理,懂技术,从一个普通的值机员成长为一个高新科技的领军人才。
多年来,在总局领导和机关服务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通讯网络机房的技术装备和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话交换机系统由原来1000门机械步进式交换机发展为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8000门智能程序控制交换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应用,给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老同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么放弃心爱的岗位,要么迎头赶上。放弃自己多年来一直钟爱着的工作岗位,对老同志来说无疑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在挖自己的心头肉。迎头赶上,谈何容易。面对各种闪烁着五颜六色的指示灯,面对着高度集成的电路板,面对着CPU控制的各种设备,老同志们真的不知所措。即使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也有一个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也非易事。应用了新技术,更换了新设备,可这支队伍短期内全部换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他们心中任何新技术都是人发明的,任何新设备都是由人来制造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他们在技术保障部原主任李金江、现任主任刘兆银和机房主任王军艳等同志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自2003年以来,先后开发并完成了IP语音交换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软交换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宽带传输设备、DSLAM宽带接入设备、光线传输网等一大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通讯业务综合管理平台”“8609 电话交换系统新增来电显示功能”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三等奖。通过科技创新和丰富多彩的融合业务,实现了多网络用户数据和业务平台的统一,真正实现了通讯、网络、视频三网合一,并推出了多种多媒体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通讯服务的新需求。
紧急任务检验素质,关键时刻考验能力。2011年11月1日,技术保障部接到通知,总局将于11月3日9:00在广播大楼音乐厅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届时除音乐厅作为主会场外,拟在中央台、国际台、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无线局等地设立分会场,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要求技术保障部必须在仅有的40小时内完成转播信号传输系统的搭建任务。这对刚刚接手总局大院有线电视系统管理与维护任务的通讯网络机房来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几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通讯网络机房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连夜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类技术人员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始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缺少连接线,他们自己动手现场制作,缺少元件,他们跑到中关村电子市场抓紧选购。中午休息时间,他们草草的吃口盒饭又投入到工作中,许多同志更是忙的连
长期以来,技术保障部的干部职工,始终把安全播出视为广播电视的生命,一刻也不曾离开岗位,一刻也不曾懈怠。他们心中想的是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大脑中始终在绷紧“一刻也不能间断”这根弦。使命无尚光荣,责任重于泰山。越是在重要节日举家欢聚的日子里,他们越发感到肩上的责任,他们放弃了休息,仍然坚守在值班维护岗位,从而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监测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转,把广播电视节目指挥调度和监管指令安全地、不间断地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面对那闪闪发光的设备指示灯,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就是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令,仿佛就是全国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双双祈盼国家强盛、长治久安、幸福快乐的眼睛,此时此刻,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分享着、体验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那份喜悦。让我们走进他们,与他们共享心中的快乐……
技术保障部,担负着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和总局机关通讯、供电、供水、空调、维修、电影放映、有线电视和会议服务工作。直接为总局广播电视监管中心、卫星直播管理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安全播出单位提供通讯、供电保障服务,是总局安全播出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技术保障部还担负着总局机关和部分直属单位办公、业务用房的日常维修工作,总建筑面积达XXXXXX多平方米,现有事业编制职工XX人,编外聘用人员XX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XX人,具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XX人。
(一)
我们首先来到技术保障部通讯网络机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一面面排列整齐的机柜,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接线架,值班人员端坐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会儿拿起鼠标操作着计算机,一会儿起身来到机柜前调试着服务器,有条不紊地在驾驭着通讯网络这一庞大系统设备安全运转。这里是总局对内对外通讯联络的枢纽,这里是安全播出指挥通讯的心脏。
在询号接转值班室里,年轻的话务员两眼紧紧地盯着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不停地拿起接转台前的话机,应答着电话用户的号码咨询,接转着重要用户的专线电话。每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她们都会不加思索地以最快速度向用户作答。在这快速回答的背后,凝聚了话务员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她们上岗前,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对重要用户、常用电话号码必须倒背如流。随着值班工龄的增长,她们脑中记忆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越来越熟,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她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电话簿、通讯录。外线维护班,同样是一个24小时值班的岗位,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严寒,报修的电话铃声,就是他们奔赴用户家中维修的命令。他们身着工服,手提工具,骑着自行车或步行,总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到达故障现场,以其娴熟的操作、精湛的技术帮助用户恢复通话,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他们的带头人、机房主任王军艳同志,1992年中专毕业后来到通网机房工作。20年来,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自学了大专、本科全部课程并取得了本科学历。她善管理,懂技术,从一个普通的值机员成长为一个高新科技的领军人才。
多年来,在总局领导和机关服务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通讯网络机房的技术装备和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话交换机系统由原来1000门机械步进式交换机发展为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8000门智能程序控制交换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应用,给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老同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么放弃心爱的岗位,要么迎头赶上。放弃自己多年来一直钟爱着的工作岗位,对老同志来说无疑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在挖自己的心头肉。迎头赶上,谈何容易。面对各种闪烁着五颜六色的指示灯,面对着高度集成的电路板,面对着CPU控制的各种设备,老同志们真的不知所措。即使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也有一个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也非易事。应用了新技术,更换了新设备,可这支队伍短期内全部换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他们心中任何新技术都是人发明的,任何新设备都是由人来制造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他们在技术保障部原主任李金江、现任主任刘兆银和机房主任王军艳等同志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自2003年以来,先后开发并完成了IP语音交换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软交换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宽带传输设备、DSLAM宽带接入设备、光线传输网等一大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通讯业务综合管理平台”“8609 电话交换系统新增来电显示功能”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三等奖。通过科技创新和丰富多彩的融合业务,实现了多网络用户数据和业务平台的统一,真正实现了通讯、网络、视频三网合一,并推出了多种多媒体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通讯服务的新需求。
紧急任务检验素质,关键时刻考验能力。2011年11月1日,技术保障部接到通知,总局将于11月3日9:00在广播大楼音乐厅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届时除音乐厅作为主会场外,拟在中央台、国际台、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无线局等地设立分会场,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要求技术保障部必须在仅有的40小时内完成转播信号传输系统的搭建任务。这对刚刚接手总局大院有线电视系统管理与维护任务的通讯网络机房来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几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通讯网络机房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连夜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类技术人员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始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缺少连接线,他们自己动手现场制作,缺少元件,他们跑到中关村电子市场抓紧选购。中午休息时间,他们草草的吃口盒饭又投入到工作中,许多同志更是忙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