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7 → 文章内容

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4:24:36

2

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简介:xx,男,现年51岁,广州市第xx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初三级级长,初三(1)班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探索出了“小组竞赛教学法”,形成了“气氛活跃,竞争激烈,轻松愉快,民主和谐,面向全体,注重能力”的课堂特点和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区、市公开课。91年以来,已连续十多年评为区、市“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各种教学奖励达50多项,两次获尝试教学全国“华夏杯”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98年评为市级中学学科带头人,有数10篇教学论文发表、交流、获奖。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语文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被全国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等批准立项并通过考核验收。其教改经验被多家电台、电视台和报刊杂志等报道和刊出,事迹被多部大型辞书收录。
不懈的追求者
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家无常物,却有奉献精神;他人过中年,两袖清风,无职无权,却事业有成;他埋头苦干,潜心教改,成果显著,却默默无闻。他就是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语文教师xx。
xx82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与教改已近30个年头。从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教研室主任再到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科员、教科室主任等,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总离不开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特殊的工作经历(教师——教研员——教师),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头衔:中语会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研究员、理事,全国语文整体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会员,《语文报》特约通讯员,全国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学术委员,天河区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等,和一些政治荣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教改积极分子”、“教改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十大名师”“十杰教师”提名奖、“ 特级教师”等。
上面这些头衔和名誉,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很轻松。其实,在语文教学、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上,他走过的也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心血。在走向成功的历程中,他的不懈的追求,崇高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以及探索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教改经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传颂。
在语文教学、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上,xx老师主张遵循四个字:“敬”、“专”、“活”、“研”。敬,即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专,即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活,即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研,即求实创新的科研水平。他认为,这是“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一、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
大凡有成就的人,从小就能够立下一定的志向。xx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于1957年10月出生在豫东平原黄河故道上一个贫穷的乡村里,那里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由于家庭困难,本来就营养不良瘦小的他,又加上那个特殊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更显得比同龄人小得多。10多岁了才开始上学,可能是因祸得福吧,他这个小不点的“大哥哥”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时,老师有事不在家,就有他这个“班主席”代老师上课。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萌生了将来一定要当一名教师的念头。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填的志愿是“清一色”的师范院校。从大学毕业执教的ysyk天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教书”这一行。很多次改行跳槽的机会都被他主动放弃。
82年大学毕业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行各业都急需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当时的开封地委组织部,从中文系抽调一部分毕业生,到乡镇任职作重点干部培养对象,他是其中之一。可他主动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分到教育系统,他说,他不想改行,只想教书。得到了学校领导在毕业动员大会上表扬。
参加工作后,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工作出色,不久,便被选拔到区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员,后又被委任为教研室主任。干了不到三年,他就辞去教研室主任职务,要求到下面学校教书。因为他离不开语文教学研究(教研室事务性工作太多,很难静下心来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离不开学生。当时物质局调他过去做办公室主任,他婉言谢绝,毅然来到学校,重新开始了他所喜爱的能发挥它聪明才智的语文教学研究与教改工作,开始了他离不开的班主任工作。
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为了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到寓教于乐,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星期天进行家访。不仅在湖北是这样,在47中仍是这样。目前,他们班的学生,他已家访了一大半,另一个班的学生他也家访了三分之一。他打算三年下来,全部学生他都要家访一遍。这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在现在是少有的。
在和学生的交往接触中,他对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学生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学生。他把学生视为亲人,视为自己的孩子,从而建立了一种师生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一来到47中,他就把47中当做了自己的家,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他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只身一人先来47中上课。一下火车,顾不上休息(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就直奔学校要求工作。第二天就开始上课和接受了班主任工作。因为他牵挂着他的新的学生,新的班级。短短的几个月,他就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等12月调令下来,他要回去搬家办手续时,很多学生担心他不回来了,围住他依依不舍地说,老师您一定要回来呀!我们等您!刚到家不久,就有学生打电话催促他,老师,您怎么说话不算话?怎么还不回来?我们都等急了!实际上只有短短的几天。他一回来,学生们便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有的和他击掌庆贺,有的将他团团围住问长问短。
有一次,他去宜昌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年会,没等会议结束,他宣读完论文,领回证书,就匆匆赶回。因为他牵挂着他的班级,牵挂着他的学生,牵挂着他的语文教学和教改。而他的学生则更想念他。“秦老师,你是不是不爱我们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你去了哪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可我们却十分想你。你可知道,当我们知道中段考试英语没拿到ysyk时,我们真的好难过!我们怕伤你的心,因为你付出的最多,都怪我们不争气,后来我们知道语文ysyk时,我们高兴得哭了。秦老师,你把心都掏给了我们,你的学生——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这个催人泪下的场面发生在他从宜昌回来召开的“当秦老师不在时”的主题班会上,当时,大部分同学都哭了,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一个个低下头,擦着眼睛,秦老师的眼里

[1] [2] [3]  下一页


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