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7 → 文章内容

优秀工程师事迹:世界风采 东方情韵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4:24:35

ysyk

优秀工程师事迹:世界风采  东方情韵


或许是因为他们亲近钢铁的缘故,很多人对工作的热情有着烈火一样的温度,或许是因为在设计这样一个特殊的熔炉不停炼就,他们的性情严谨中也变得柔韧可塑,或许是因为精炼之后仍需不停地锤炼,他们的工作态度总是精益求精,有时对自己甚至苛刻。

他们就是xxxx高精事业工程部的工程师,一个智慧的群体,一个通过头脑风暴、用精美绝伦的设计图纸向世界展示风采、传递东方情韵、并在国际模具行业享有盛名的团队。

尽管,他们设计的过程是那样复杂,但工作内容却总是那样枯燥,但是他们心灵的天空,依旧那么湛蓝,犹如xxLOGO的颜色。

这里贴近都市,但他们却很少去感受一下都市的万般繁华;他们只习惯用自己的设计图纸,演奏出极其动人的乐章,因为:温度、声音、光线和空气在岁月的并联下,早已转化为不悔的奉献……

每次去xxxx,我在穿过模具车间的时候都会选择驻足,并以一种仰望的姿势,看着那些全世界最精密又超庞大的设备,沿着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思路,是如何幻化成心中的那种渴望,我在心底默默临摹它们的壮举。

2012年3月8日下午14点,就在工程部投射出柔和灯光的会议室里,xx高精事业工程部经理李云良先生以一种自豪的语气,向我娓娓讲述了这支在模具界叱咤风云的团队。

问:李生,您好!很感谢您接受本期《xx风采》的部门采访。请问目前xx高精事业工程部人员构成和分工情况是怎样的?

李生:工程部现有23人,主要分为三个模块:设计工程组、技术工程组、技术及人事管理,一共23人,理想人数为28人,我们现在仍然在不停地寻找适合人选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当前的设计工程组现有14人,分五个组,每组二至三人,都由一位资深设计工程师带领,他们除了一般的三维模具设计外,更参与试模过程,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更会提出一些改善方案,力求做到一百分。

技术工程组只有三人,以技术为主,除了为五个设计工程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外,更要维护工程部标准库系统,以求达到节省设计时间,减少出错。例如选用了某一种材料,系统便自动提供相应硬度的选择,避免出错。

技术及人事管理的有四人,包括2位工程文员,她们除负责一般文员工作外,更兼负了作初步CAE分析、切图和比较产品等工程技术的工作。而冯生和我,除了一般人事管理外,也会参与各项目的前期工作,解决制模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倾听各部门对模具设计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改善我们的设计。另外,当营业部有需要时,也会安排各小组去提供一些报价前的简单设计,以此让客人对公司更有信心。

我们还有两位同事在英国办公室实习,他们已是第四批人选,在今年一月份远赴英国实习半年。他们的工作由英国办公室的设计经理David安排,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提供报价前的设计工作,使客户更了解我司的实力,从而获取订单。这也是庞生策划的培训计划,让工程部同事有机会到异国学习和生活体验,从而使我们更加有动力。在去年人事部搞的英文课程,本部也有四位同事报名参加,成绩达80~90分,我觉得这两项计划暂时还是有较好的效果,前者除了可以让同事有学习机会外,更使他们在一个语言不同的国家过一种独立生活。后者是让同事先定下目标,然后需要付出努力而达到相当成绩,才有助学金。除此之外,同事们在工作忙时,在晚上8:30上完课后,便马上回来加班,这计划使他们四位灵活去利用时间,不用浪费舟车时间,可达到公司和员工双赢的结果,期望这两个计划可持续下去。

问:一直以来,xx高精事业工程部的模具设计以其精湛的技术、高度的精密、完美的设计为客户及同行所称道,是引领模具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我想,尽管我们达到了这一高度,但也一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请问,xx高精事业工程部的设计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李生:你太夸奖了,我们只是朝着公司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一路往前走。

xx工程部源自香港工程部,在1994年建新厂时成立,而香港工程部也在1998和2002年分批迁入xx工程部。我们的设计工程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应运而生的。

xx工程部以往是项目管理和模具设计两大块,直至二零零八年才分开。而设计工程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ysyk阶段(1994~1998)扎根阶段

xx工程部刚成立的时候,国内设计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自己培养人才。那时主要靠叶树生先生、冯炜昌先生和几位香港同事对国内的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程部的技术水平慢慢提升起来,并且培育了不少xx的骨干人物,他们至今依然在xx各个重要的工作领域独挡一面。如章孝兵、刘国权、朱永强、徐伟文、谢焕炳、李学荣等。

第二阶段(1999~至今)挑战阶段

1999年的挑战:

公司头十年(1988~1997)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洲比较少。美国客户和欧洲客户的要求,甚至设计风格都不一样。还记得在那时我们ysyk次到荷兰飞利浦开会,结果十多套模具设计全部大改。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也获益不少,因为我们总算迈出了踏入欧洲市场的ysyk大步,同时还建立了跟飞利浦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2000年的挑战:

公司接了三套双色模具的单,经过我们艰辛和努力,把设计上的问题逐一解决。这也是我们取得更多设计和工程经验,作为后来此业务的技术宝鉴。

2001~2007的挑战:

那时候手机市场热卖,这也慢慢成为我司的主要业务。刚起步时,我们都必须用全套3D设计。在设计能力、人手和速度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经过两、三年的转变,慢慢走上正常轨道,手机模具也越来越多,而周期也缩到只有四个星期,我们除了用人海战术外,更引入一个新款3D设计软件----NX,希望借此系统缩短设计时间。后来在跟客户合作过程中,引入了更多的标准设计,以此迎合手机周期短的市场需求。

2007~2011挑战:

因为做模行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手机模具的利润已越来越少,我们便步入另一个新业务——包装产品模具,虽然产品简单,但模具设计和制模精度的要求跟手机模具是两个世界。刚开始时,我们都碰到不少钉子,交了不少学费,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2008年,我在星期六、日连续两天跟设计员一起去修改设计,而黄创强先生为了赶在公司庆祝20周年的大会之前,他整整花了一个晚上进行通宵试模。现在,情况已大为改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掌握不少的工程技术,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一切,都是当初不断思考、

[1] [2]  下一页


优秀工程师事迹:世界风采 东方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