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株洲市纲要主要规划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 ·下一篇文章:株洲市教育人才千人工程实施方案
株洲市四化两型重点任务实施评价
保障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城市五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自2013年1月1日起由月人均370元提高到400元。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全市农村低保月保障对象11.6万人,月人均补差118元;全市农村五保对象1.8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0.65万人,集中供养率35.7%。预计到“十二五”末,完成集中供养率40%的目标;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达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达2600元。社会救助标准、补差水平和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全省领先,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救助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 整合社保、房产、车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平台,启动低收入家庭收入信息比对工作,已为7000余户,2万余名困难群众进行了收入比对和资格认定。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社会救助帮扶“一帮一”活动,结对1.5万户,整合资金25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看病、住房、上学等实际困难。
社会救助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 为城镇低保户减免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用。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参保参合的同时,提供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现困难群众住院救助即时结算,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50%,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额减免。
2. 全市救灾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承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救灾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害统计评估,指导抗灾救灾,组织生产自救。2012年底省民政厅追加的960栋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于2013年3月31日全部完工,顺利完成5年来承担的农村安居工程及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工作任务,并移交由住建部门负责。在救灾应急的同时,加大防灾减灾宣教工作力度,通过在全市形成立体多维、全域覆盖的宣传格局,使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市已有11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3年将继续创建21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全市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
优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成果 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五连冠”。创建成功后,坚持抓好拥军“蛋奶果工程”,就双拥重点工作与军分区进行了衔接,修订完善了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作方案,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年春节前,走访慰问驻株部队官兵3600余人。
细化优抚工作举措 坚持开展以对优抚对象思想帮助解惑、生活帮助解困、医疗帮助解难、住房帮助解危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优抚对象的心坎上。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五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及时足额兑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013年一季度,全市共发放抚恤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春节前,为4550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640万元;市、县两级投入1000多万元走访慰问优抚对象,慰问面达80%。
深化安置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新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完成了年度退役士兵接收任务,共接收退役士兵1520人,其中,四类重点安置对象69人。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掌握就业创业基本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竞争能力。完成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培训1232人。
4. 全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继续推进“政居分设,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5月,天元区、芦淞区的40个社区已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建5个全省和谐社区等一批社区典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社区政务中心的服务作用、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和社区志愿者的奉献作用得到不断加强。
城乡社区统筹发展不断深化。按照“试点先行、探索推进、由点到面、全面深化”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云田、松西子、仙庾和星光4个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片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5月,城区有53个建制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工作;全市1560个村,已有850个村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超过50%。
居(村)民自治得到加强 加大指导县市区贯彻实施“两法”的力度,及时拓展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定期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查询和监督,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村级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不断完善“党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制。试点将直接登记扩展至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已登记社会组织1736个,其中,社会团体8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11个。指导炎陵县平乐果蔬协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获批25万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
5. 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进展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老年养老机构13家,农村敬老院118所,各类养老床位数8108张,实现了每个乡镇都至少拥有1所敬老院的目标,其中,县(市)各建成了1所供养能力在150人以上的敬老院。依托社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事务工作有新成效 2012年,建设规模和设施环境全国领先的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新建茶陵殡葬管理中心。深入开展殡葬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进一步加大我市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加强殡葬领域的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我市殡葬行业服务水平。农村火化率不断提高。紧抓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放松,婚姻登记合格率保持在100%。
专题研究全市慈善工作 我市提出着眼诚信建设,打造“阳光慈善&rd
社会救助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 整合社保、房产、车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平台,启动低收入家庭收入信息比对工作,已为7000余户,2万余名困难群众进行了收入比对和资格认定。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社会救助帮扶“一帮一”活动,结对1.5万户,整合资金25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看病、住房、上学等实际困难。
社会救助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 为城镇低保户减免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用。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参保参合的同时,提供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现困难群众住院救助即时结算,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50%,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额减免。
2. 全市救灾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承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救灾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害统计评估,指导抗灾救灾,组织生产自救。2012年底省民政厅追加的960栋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于2013年3月31日全部完工,顺利完成5年来承担的农村安居工程及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工作任务,并移交由住建部门负责。在救灾应急的同时,加大防灾减灾宣教工作力度,通过在全市形成立体多维、全域覆盖的宣传格局,使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市已有11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3年将继续创建21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全市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推进
优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成果 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五连冠”。创建成功后,坚持抓好拥军“蛋奶果工程”,就双拥重点工作与军分区进行了衔接,修订完善了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作方案,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年春节前,走访慰问驻株部队官兵3600余人。
细化优抚工作举措 坚持开展以对优抚对象思想帮助解惑、生活帮助解困、医疗帮助解难、住房帮助解危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优抚对象的心坎上。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五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及时足额兑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013年一季度,全市共发放抚恤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春节前,为4550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640万元;市、县两级投入1000多万元走访慰问优抚对象,慰问面达80%。
深化安置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新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完成了年度退役士兵接收任务,共接收退役士兵1520人,其中,四类重点安置对象69人。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掌握就业创业基本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竞争能力。完成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培训1232人。
4. 全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继续推进“政居分设,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5月,天元区、芦淞区的40个社区已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建5个全省和谐社区等一批社区典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社区政务中心的服务作用、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和社区志愿者的奉献作用得到不断加强。
城乡社区统筹发展不断深化。按照“试点先行、探索推进、由点到面、全面深化”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云田、松西子、仙庾和星光4个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片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5月,城区有53个建制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工作;全市1560个村,已有850个村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超过50%。
居(村)民自治得到加强 加大指导县市区贯彻实施“两法”的力度,及时拓展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定期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查询和监督,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村级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不断完善“党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制。试点将直接登记扩展至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已登记社会组织1736个,其中,社会团体8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11个。指导炎陵县平乐果蔬协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获批25万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
5. 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进展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老年养老机构13家,农村敬老院118所,各类养老床位数8108张,实现了每个乡镇都至少拥有1所敬老院的目标,其中,县(市)各建成了1所供养能力在150人以上的敬老院。依托社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事务工作有新成效 2012年,建设规模和设施环境全国领先的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新建茶陵殡葬管理中心。深入开展殡葬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进一步加大我市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加强殡葬领域的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我市殡葬行业服务水平。农村火化率不断提高。紧抓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放松,婚姻登记合格率保持在100%。
专题研究全市慈善工作 我市提出着眼诚信建设,打造“阳光慈善&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