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党团相关党团知识0001 → 文章内容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2 23:52:22

、易接受。将抽象、直白、枯燥的理论术语转化成生动具体、活泼有趣、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能够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之中,从而对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强大威力

舆论的宣传教育功能是不容置疑的,正确掌握大众舆论工具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既是在同工人队伍中的不成熟、不正确的思潮比较中产生的,也是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发展和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原本就是真理和谬误相比较、相斗争的矛盾运动过程,不“破”不“立”,“破、立”相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既要讲“破”,又要讲“立”,还要讲社会舆论的大众性、广泛性和普及性。这里的“破”并非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这里的“立”也并非只讲统一,不讲多样。中国共产党历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内容上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以及形式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都既是“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尊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客观规律的。

(三)让事实说话,用马克思主义维护老百姓的现实利益

需求是传播的前提,满足需求是达到传播目的的强大动力。要让马克思主义赢得群众,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一步一步地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和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老百姓遇到的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必须更为紧密地结合普通老百姓自身发展的实际利益和现实问题,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焦点,把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和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现实矛盾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思考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培育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大众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我们文化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使这个理论体系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紧密地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的方式成为人民大众的共同理想,就要广泛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活动。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人民大众化的理论,能够从由少数人掌握到大多数人接受、认可、理解和掌握的根本原因就是它要维护和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坚定理想,坚定方向,明确目标,明确任务,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理论成果

改革创新一直是我们党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体系的过程中,由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前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成果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要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并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要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探索研究新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创新,要不断地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特色,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使马克思主义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的特征,反映时代的要求,就能够积极引导广大人民大众不断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最新认识,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成果切实指导实践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也是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足传播的重要因素。有创新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及其新的学术发展,能够使其及时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适应时代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反映人民大众的切实利益和实践需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使理论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才能有效解决群众不断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发展,由历史积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会逐步出现,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群众对改革政策的质疑和对政府的不满,必然危及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最终造成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忧虑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结合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实际问题,解群众之所疑,消人民之所忧,急民生之所需,克民族之所难,把人民愿意不愿意、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标尺。

(四)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

要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施,首先要巩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