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党团相关党团知识0001 → 文章内容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2 23:52:22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每个党员都应该了解马克思主意,而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也越来越大众化,很多的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有着独特的简介,ysyk公文网网为您带来一篇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全文如下: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安全危机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的安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产品的碰撞、冲突、交流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西方的社会思潮与自由、民主、人权观等意识形态的扩张传播使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受到冲击,而西方资本主义拜金、功利、消费、享乐等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民众的价值观念,挑战着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ysyk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够,我们的文化安全意识较淡薄。第二是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强,需要有引起世界关注的艺术作品和思想理论成果。第三是大众文化还缺乏社会凝聚力。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我们的内部文化安全也受到了挑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信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统文化财富有所遗失,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仍是我们的主流文化信仰,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转型,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遗失了传统文化财富。追求享乐,急功近利,政治意识淡薄,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信仰受到挑战。而困扰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贫富差距、收入分配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也亟待解决,加之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复性、机械式的宣传灌输也影响了人民大众对主流文化的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维护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深刻的哲理,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和运用。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锐利的思想武器,使他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简要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从其定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信念,剔除其落后的、偏激的思想,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层面的修养得到提升,进而在人民群众这一广阔的群体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多样化、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滞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处于指导地位,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这一言论精辟地说明只有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去武装干部、教育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掌握其内涵和精髓,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灵魂性、指导性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能传播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知识,还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党在不同时期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把党的建设目标转化为人民大众自觉追求的共同理想,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人民大众社会实践的行动力量,从而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得以发挥。

(二)保障政治文化安全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马克思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也是保障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倡导、推动下进行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文化的宣传传播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它有利于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历程,有利于增强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度、对执政党的认同度,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政治的心理承受力和支持力。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政治文化进一步认知和理解又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保障政治文化安全。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中正式被提出,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让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利于弘扬、传承、培育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形成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法原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文化信息和思想理论向大众传播并被大众接受的过程,必须坚持的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有力有效的方法原则是:

(一)坚持、改善和发展传统媒介,充分发掘其大众化传播的优势

报刊书籍等传统文字材质媒介并未过时,它们在文化传播中已经发挥了数千年作用,人民大众代代相传,已经习惯于这种文化生活方式。坚持、改善、发展这些传统媒介进行大众化传播的关键是千方百计照顾不同层次受众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把抽象深奥的思想理论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充分发挥这样的大众化语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优势。具体说,就是通过编辑出版一些宣传科学理论的通俗读物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使其内容易读好懂,让老百姓喜欢读

[1] [2] [3]  下一页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