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
- ·下一篇文章:党团知识竞赛“争先创优·勇当先锋”试题及答案
三项建设的历史成就
1972年,西南“三线”建设的ysyk期工程基本结束。如:成昆、川黔、贵昆、湘黔、襄渝铁路(公路)全部通车;攀枝花钢铁基地、长城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等相继投产;以重庆为中心的化工工业,建成了重庆化工厂、川南化工厂、成都青霉素厂、西南(重庆)合成制药厂等;电子工业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绵阳、内江等地共建成了20多家工厂;以贵州都匀、凯里为中心,工厂和研究所配套,也有20多个单位;遵义地区、安顺地区和成都地区的飞机制造业,也都形成规模;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也初步发展起来。
总之,尽管“文革”初期曾给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三线”建设者们排除种种干扰,最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任务。
同时,“三线”建设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建设规模过大,要求贪大求快,有的仅算政治帐不求经济效益,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等。有的地区(如贵州)在规划施工中,机械、片面地理解和执行“靠山、分散、隐蔽、钻洞”的方针,将每个工厂、甚至每个车间都规划建设的极为分散,甚至有的地区还出现了“村落式”、“瓜蔓式”、“羊拉屎式”的……。但是,从全局来看,“三线”建设的决策英明、正确,建设成就极其伟大。没有当初的“三线”建设,就没有现在的西南、西北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四川,既是“文革”受灾最重的地区,也是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地区。目前,四川的工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钢铁、电子、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汽车、化肥生产基地。四川的许多高精尖产品,中外驰名。如:现在牌子很响的“长虹电视机”,就是绵阳搞雷达的厂子生产的。到1985年,四川的社会总产值达到1023.25亿元,1991年则实现翻番,达到2591.77亿元,曾一度排到全国第5位。这些都与“三线”建设时打下的基础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