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2 → 文章内容

个人藏书事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0:38:23

    宋春舫,浙江吴兴人,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和国际著名的戏剧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宋春舫出身富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3岁时,他考中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秀才。科举制度废除后,他进入上海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学习,开始接受欧美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1910年,他进入美国人办的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12年春,他去瑞士留学深造,进日内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三年后获硕士学位。而后,他游历法、德、意、美等国,专修政治、法律,但兴趣所在却是戏剧。他通晓英、法、德、意、西班牙等五国语言,能读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使他能在欧美戏剧天地中自由地翱翔。1916年,宋春舫从欧洲学成归国,带来了西方现代戏剧理念。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回国后,宋春舫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法文教授,“五四”时期任教于北京大学,讲授欧美戏剧史及戏剧理论,成为我国在高校开设戏剧课程的ysyk人。1924年,宋春舫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并仍兼任清华、北大教授。1929年,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当过大学教授、外交官员、律师、图书馆长、银行高级职员等。1938年,年仅46岁病逝于青岛。
    1929年10月,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青岛开始办公,因筹办图书馆事关急要,乃聘宋春舫为主任(即馆长),专司其事。创办伊始,诸事待理。当时所藏图书,仅有私立青岛大学图书,及济南运来前省立xx大学所馆藏书二十八箱,为数极少且多不适用。宋春舫到职后,积极备置,注重丰富馆藏,并陆续制定了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暂行组织条例、图书馆贷出规则、阅报室规则及校外人借书暂行规则、借阅指定参考书规则等,为xx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0年,宋春舫还兼任过青岛观象台“观象图书馆”的主任。据青岛市档案馆馆藏的《青岛观象台十周年纪念册》记载,青岛观象台图书馆成立于1930年2月,宋春舫任主任。当时的观象台购买了大量天文、气象书籍,但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对图书、资料的编排极不规范,既无分大类也无细目,查阅和借、还都不方便。宋春舫查看了原来图书、资料管理的情况后,亲自动手制订《图书目录编排法》,从此青岛观象台就有了图书资料的统一目录编排方法。经过宋春舫的分类编目后,至1933年春,青岛观象台便将该台所有图书资料的目录编印成册,分发同人,还寄送国内学术机关进行相互交流。
    宋春舫被时人誉称“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他不仅喜欢读书,而且特别爱书,更喜欢收藏图书,对图书管理比较用心,并总结了一套图书管理方法。谈及宋春舫,后人必谈及他的藏书楼和藏书票。早在旅欧期间,他就购置了大量西方戏剧书籍如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等剧著,并携归故里。1931年,宋春舫“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将平生所收藏的戏剧书籍4800余册尽藏其间。“褐木庐”英文名Cormora,是集法国大戏剧家高乃依(cormeille)、莫里哀(moliere)、莱辛(racime)其名头两个字母缩合而成,以表示他对这三位戏剧大师的崇拜与敬仰。“褐木庐”是宋春舫的私人图书馆,也是当年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时在xx大学任教的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洪深、章铁民、张友松、孙大雨等,都是“褐木庐”的常客。梁实秋对“褐木庐”曾有过生动的描绘:“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ysyk。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目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褐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框里,框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店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从梁实秋的描述中,可看出“褐木庐”实在不是普通的书房或藏书楼。“褐木庐”是中国、乃至亚洲最丰富的戏剧宝藏,时人称誉宋春舫为“世界三大戏剧藏书之一”。宋春舫去世后,其藏书大部捐给了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他为我国的图书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宋春舫在戏剧理论的荒芜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他把戏剧作为研究对象,生前先后出版了三本戏剧论集,分别是《宋春舫论剧(ysyk集)》(收论剧文章16篇,19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宋春舫论剧(第二集)》(收论剧文章10篇,1936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和《恺撒大帝登台》(即宋春舫论剧第三集,收论剧文章13篇,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于1937又完成了《宋春纺论剧(第四集)》。除“序”外,该集包括戏剧论文10篇、译剧四篇(《蚁与蝉》、《人命一条》、《最后一役》、《推霞》)、资料两篇(《研究戏剧剧曲最低限度的英文书籍》、《褐木庐藏写剧书目》)。1940年,上海《剧场艺术》杂志社原拟出版该书,后因故未成。其中《戏剧理论史略》一文作为“遗著”发表在《剧场艺术》上。
    在宋春舫众多的戏剧论著中,以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的《宋春舫论剧(ysyk集)》影响最大。它是“五四”剧坛唯一的一本系统介绍世界戏剧思潮流派、探讨中国话剧发展道路的专著。该书收录了作者1916~1922年所写的戏剧论文16篇,另有附录两种:《世界名剧谈》和《新欧剧本三十六种》。这些戏剧论文所传播的西方现代戏剧文化观念和表达的理论见解,在“五四”戏剧改良的讨论和中国话剧的理论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启蒙作用,ysyk次使中国剧坛知道了戈登格雷、莱因哈特、小戏院、新剧场运动、表现派、未来派、象征派等等,从而成为当时戏剧工作者以及爱好戏剧的青年学生的“戏剧指南”。评论者称宋春舫的剧论,“使一班盲目地接受和从事这一艺术的人,知道话剧究竟是怎样一个东西,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文学史家认为,他“对于新剧的提倡,亦有相当的劳绩。所著《宋春舫论剧》参考欧

[1] [2]  下一页


个人藏书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