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2 → 文章内容

老年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0:40:49

    熊大仁,珍珠养殖专家。江西南昌人。193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7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曾任复旦大学副教授,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光华医学院教授、教务长。1953年后,历任中山医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水产系主任,广东省水产专科教学教授、副校长,湛江水产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水产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广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毕生从事水产的教学与研究。1958年育成海水珍珠和淡水有核珍珠。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62年育成无核珍珠。1978年,熊大仁教授主持的“珍珠贝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缩短育珠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我国人工养殖珍珠的创始人之一。主编有《普通生物学》,著有《寄生虫学》、《珍珠的养殖》、《浮游生物学通论》。
    我的老师熊大仁教授
    光阴荏苒,悠悠我思。时间虽能改变许多东西,但我们对师长的怀念却恒久不变。饮其流者怀其源,先生那火热的心肠、坦荡的胸怀、执着的事业心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至今依然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先生刚率暨南大学水产系迁湛不久。我们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课《无脊椎动物学》就是先生亲自担任主讲的。他总有一种慈祥的仪态和表情,虽然岁月的白云已爬上他的两鬃,但先生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乌黑的面庞、饱满的前额,眼镜后面一双含笑的眼睛和略微迟缓的动作,使人感到一个学者的雍容风度。
    先生教学是很认真的。那时,他经常出席全国学术会议,又主持校务活动,工作很繁忙。虽配有年青助教协助他的课堂教学准备及实验课等,但他每事必亲自仔细处理。教本除了一本山东海洋学院主编的《无脊椎动物学》之外,还印发先生的课堂讲义和复习提纲;课后他深入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与我们促膝谈心,翻阅我们的课堂笔记和实验报告;有时还参加我们的活动,在晚会上表演幽默风趣的节目,与良师一起讨论讲讲见闻和笑话等等。
    先生对我们学生总是很客气、很和蔼的。他习惯把“你们”这一人称代词唤成“各位”:“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各位一起来研究《无脊椎动物学》”。
    “步入水产科学门槛非但要求各位有极大的热情,而且亦要求各位有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
    他习惯地摘下眼镜,期待地注视着全班同学,接着重又戴上眼镜,继续说下去:
    “就是聪明人,也不是全知的。各位假如懂得自己知之不多,说明已有收获。世上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在我们研究的无脊椎动物领域里边,有着很多的水产物种可供开发利用。以昆虫类来说,就蕴藏着人类未来食物的巨大蛋白质源泉。各位应多多留意研究它们”。
    “各位将是国家的人材,未来寄托于各位的身上……。”
    先生平易近人,讲话活泼风趣,富于哲理。我们敬仰先生,喜欢亲近他,总爱向他请教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问得有点幼稚可笑,可他总是有问必答。
    “老师,为什么看显微镜先要摘下眼镜?”
    “哎,不摘下眼镜,眼球就不堪负担了?你看,这显微镜有好几层透镜,若眼镜这层透镜又加入去凑热闹,就多余了。凡事不可多此一举。因显微镜可随各位视力的差异由本人自己调节至清晰为止的。当然罗,也有人不辞劳苦戴着眼镜去看显微镜的,这叫做听其自然”。
    那年《无脊椎动物学》教学实习印象良深,至今仍历历在目。先生亲自带领我们前往雷州湾近海的硇洲岛实习。那孤岛骄阳似火,灼热得令人窒息。先生随身的装备是:短裤、草帽,还有咖啡(据说咖啡可以提神解乏)。每天一大早,先生就领着我们顶着酷热日晒,调查物种,觅寻标本。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盈野丛生的仙人掌、石头缝里穿行的海蟹、密布在礁石上的藤壶、海水里飘动的水母、沙滩上星罗棋布的贝壳,使人感到自然界的神秘莫测。海浪咆哮,我们在颠簸得厉害的小船晕浪呕吐。然而,有先生与我们同在,一切就变得极具意义的了。
    真实是最难的。偶然碰到连参考书上也没有记载的物种时,先生总是认真研究一番,反复审视标本。他从不随意下结论或编造理由来搪塞我们。
    “具体我还说不上这是什么物种。估计是某某科的一种属。待我回去查查看再告诉各位,好吗?”
我们都十分敬佩先生这种真诚的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先生言传身教,那次实习,是我毕生中最深刻的一课,它使我认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了宽广的“大水产”的视野。在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硇洲岛无脊椎动物的初步调查》。
    先生心极恬淡,宽以待人,严以律已。他那宽阔胸襟、广博学识和丰富的内在情感,给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真正的教育者不在口训,而在于实行;大智大善者不在于咄咄逼人,而在于谦和宽容。如今,我也在教我的学生。二、三十年来,我一直感受先生学术和人品的影响,受益非浅。
    岁月飘忽,往事如烟。我毕业之后,一直就再也没有机会聆听先生的教悔了,我不知道先生卒于何年可月,也不知道他是因何逝世的,然而,我却明白先生一直在默默耕耘。
    先生站在那神圣的岗位上,耿耿丹心为我国水产教育事业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象一座路标,指引一代、一代的人,向前,向前……


老年优秀教师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