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科学家事迹
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创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方面去。
1935年,他会同胡铁生、王文中教授和化学系学生赵幼祥、赵元祥、陈富春发起筹集资金,购置设备,在天津成立了“永生化学制药公司”。1935年夏,适值汤腾汉任教五年后休假一年之际,他便赴天津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胡铁生教授担任经理负责具体工作。一年内就用自己研究的成果,生产出质量较高均符合标准规格的化学制品和试剂数十种。永生化学制药公司是我国唯一的国人资本、国产原料,产品完全国货,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个化工公司在“七七”事变后,把仪器设备运至成都并重建了永生化工厂,于1940年投产正式经营。除在天津永生制药厂生产的产品外,又增加了葡萄糖酸钙、麻醉用乙醚、注射用葡萄糖、肝精片等产品,以及化学药品和试剂数百种,供医疗、教学和工厂急需。当时的国民党卫生署看到西南各省医疗和化学药品奇缺,由其出资合营,将永生制药厂扩大生产,令永生制药厂在重庆建立“中央制药厂”。汤腾汉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这时蓉渝两厂的技术骨干全是山大的校友和毕业生。随着经营扩大,两厂的产品种类大量增加,均符合《中华药典》规定的标准。其产品销往我国西南和西北等省市。抗战胜利后,“中央制药厂”迁至上海。全国解放后,中央制药厂、平津永生制药厂全部交给国家,汤腾汉除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外,仍在继续指导制药厂技术工作。药厂的建立,为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作了示范,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药人才。
1951年10月,他应邀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曾于1963~1969年任副院长,从此,长期在国防医学科研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1951年,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汤腾汉深知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国防就谈不到建设,他满怀激情,应邀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系的筹建工作,亲自指导开展药物分析研究。该系在短时间内便建立起光谱分析、仪器分析、非水滴定、纸层析等方法,应用于化学毒物和药物的分析测定,为轻工业部和卫生部门解决乙醚、铋化合物生产、砷剂检测等实际问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55年底,他参加军事医学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考察,回来后,即参加组建药理毒理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所长。他对所里的学科配置、人员培训、研究规划、规章制度等方面无一不亲自部署,并组织了ysyk代神经性毒剂中毒治疗复方的研制,指导了对国外军用毒剂、火箭推进剂、抗毒药物、复方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主持“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课题并取得突出成绩,荣获首次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
汤腾汉一生重视学术刊物,把它当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园地,倾注了很多心血。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受命主编《中国药学会会志》,三年中连续出版了三卷,收载专著、研究论文。“文化大革命”前十余年间,他曾不顾科研任务和领导工作的繁忙,应聘担任《药学学报》编委、主编。1958年,在他的倡导下,创办和主编了《药学文摘》(现名《国外医学药学分册》),为药学工作者掌握本专业国外学术动向,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方便。他作为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审,认真审定和评阅了一批药物化学专著和高等院校教材。由于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被学生和同行誉为“活字典”。
汤腾汉曾具有中国和印尼双重国籍。他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献身于祖国的药学教育和科研,促进民族制药工业,为军事医学科研工作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是一位令人崇敬的爱国科学家。
1935年,他会同胡铁生、王文中教授和化学系学生赵幼祥、赵元祥、陈富春发起筹集资金,购置设备,在天津成立了“永生化学制药公司”。1935年夏,适值汤腾汉任教五年后休假一年之际,他便赴天津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胡铁生教授担任经理负责具体工作。一年内就用自己研究的成果,生产出质量较高均符合标准规格的化学制品和试剂数十种。永生化学制药公司是我国唯一的国人资本、国产原料,产品完全国货,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个化工公司在“七七”事变后,把仪器设备运至成都并重建了永生化工厂,于1940年投产正式经营。除在天津永生制药厂生产的产品外,又增加了葡萄糖酸钙、麻醉用乙醚、注射用葡萄糖、肝精片等产品,以及化学药品和试剂数百种,供医疗、教学和工厂急需。当时的国民党卫生署看到西南各省医疗和化学药品奇缺,由其出资合营,将永生制药厂扩大生产,令永生制药厂在重庆建立“中央制药厂”。汤腾汉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这时蓉渝两厂的技术骨干全是山大的校友和毕业生。随着经营扩大,两厂的产品种类大量增加,均符合《中华药典》规定的标准。其产品销往我国西南和西北等省市。抗战胜利后,“中央制药厂”迁至上海。全国解放后,中央制药厂、平津永生制药厂全部交给国家,汤腾汉除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外,仍在继续指导制药厂技术工作。药厂的建立,为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作了示范,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药人才。
1951年10月,他应邀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曾于1963~1969年任副院长,从此,长期在国防医学科研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1951年,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汤腾汉深知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国防就谈不到建设,他满怀激情,应邀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系的筹建工作,亲自指导开展药物分析研究。该系在短时间内便建立起光谱分析、仪器分析、非水滴定、纸层析等方法,应用于化学毒物和药物的分析测定,为轻工业部和卫生部门解决乙醚、铋化合物生产、砷剂检测等实际问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55年底,他参加军事医学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考察,回来后,即参加组建药理毒理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所长。他对所里的学科配置、人员培训、研究规划、规章制度等方面无一不亲自部署,并组织了ysyk代神经性毒剂中毒治疗复方的研制,指导了对国外军用毒剂、火箭推进剂、抗毒药物、复方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主持“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课题并取得突出成绩,荣获首次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
汤腾汉一生重视学术刊物,把它当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园地,倾注了很多心血。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受命主编《中国药学会会志》,三年中连续出版了三卷,收载专著、研究论文。“文化大革命”前十余年间,他曾不顾科研任务和领导工作的繁忙,应聘担任《药学学报》编委、主编。1958年,在他的倡导下,创办和主编了《药学文摘》(现名《国外医学药学分册》),为药学工作者掌握本专业国外学术动向,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方便。他作为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审,认真审定和评阅了一批药物化学专著和高等院校教材。由于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被学生和同行誉为“活字典”。
汤腾汉曾具有中国和印尼双重国籍。他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献身于祖国的药学教育和科研,促进民族制药工业,为军事医学科研工作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是一位令人崇敬的爱国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