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文天下文章中心公文文章百家争鸣事迹材料0002 → 文章内容

科技创新事迹材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上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23 0:39:28

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所期间,就开始研究这一难题。1953年,他在瑞士的《应用数学和物理》(ZAMP)上发表《关于连通管内理想液体自振的部分理解》,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他的德国老师著名力学家舒勒(M?Schuler)在给他的来信中评价:“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它比牛顿当年推出的一类似公式更为一般。”舒勒还将该论文分发给德国的30个研究中心,后来日本学术界又将刘先志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三篇论文收入《非线性振动的新成就》文集中。这一研究大大推进了牛顿等大师的结果。
    在有自由表面的水动力学方面,他研究的液下不同类型周期泉涌在液面上激起的波阵问题,比著名数学家和力学家柯西(A?L?Cauchy)和泊松(S?D Poisson)研究的这一问题,更加普遍和深入,其中《液下球形周期泉涌系统在液面所激起的波阵》是刘先志当年的博士论文,1952年在德国的《应用数学和力学》(ZAMM)上发表后,1953年苏联的《力学》(Mexahuka)便全文转载了。在国家科委组织制定的《1963~1972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船舶力学部分的说明书中,对刘先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用了较大的篇幅作了较高的评价,他是中国这一学术领域的先驱和带头人。
    1959~1965年期间,刘先志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由热传导和固体力学综合起来的热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这期间国内尚无人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他先后撰写了16篇论文,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该学术领域的空白,且居世界先进行列。这些论著,进一步充实了热弹性力学的知识宝库。而且对近代发展的复合材料结构内热应力的分析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96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弹性平板内的定常点型热源在该板里所引起的应力和变形》一文,大胆地纠正了国际著名力学家、波兰科学院院长诺瓦斯基(W?Nowaski)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贻误。
    1958年,他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上端固定缠绕在轮盘上的缆索的质量对于轮盘的铅垂下降运动及缆索张力的影响》论文。该问题在历史上曾被H•洛伦兹(Lorenz)提出过,但长期以来没有完整的解析解。刘先志通过研究求得解析解,最终突破了前人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刘先志在上世纪70年代细致研究了变截面弹性直杆的纵向固有振动和扭转固有振动问题。早在19世纪,基尔霍夫(G?R?Kirchhoff)等学术大师就研究过这类问题。由于数学推导有相当难度,他人一般都会绕道而行,仅取近似解。他在该项研究中先后撰写了四篇论文,其中《推算楔形直杆纵振与扭振自主频率的一个方法》一文,1977年在《中国科学》第6期发表后,由于文中采用的方法简便、精度可靠,获得了比前辈学术大师们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他们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引起国际同行重视,美国、联邦德国的生物研究中心相继来函,索取文稿。
    他在开展科研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为生产建设服务,其许多论著直接来源于生产,体现了知行统一和勇于破解生产技术难题的学术风范。20世纪50~60年代,他曾先后就我国麻纺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中影响生产的关键课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建国初期,中国麻纺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麻纺机出现严重振动。为改变这种局面,他到无锡麻纺厂蹲点,从理论分析入手,设计、试制,样样亲自动手,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找到了高速旋转子动平衡的规律,从而攻克了麻纺机的振动问题,并从这一生产问题中提炼出相关课题,撰写了关于高速旋转子动平衡方面的四篇论文,分别发表于《机械制造》,后又写入其专著《机械振动学导论》。
    1955年,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冶金工业面临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问题,当时的xx张店铝厂急需提高球磨的绝对最高粉碎产量,刘先志亲临生产现场了解情况,那时国内外均缺乏相关研究资料,他应用刚体力学原理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并从中提炼相关课题,发表了《球磨绝对最高粉碎产量装载因素的推求及球磨在运用中力的关系》一文,发表在1959年的《力学学报》,该论文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给出了详尽的计算结果和图表,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提供了工程师感兴趣的公式和结论。在1957年ysyk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上,钱学森对该论文给予高度评价。
    60年代末,刘先志身处逆境,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挂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极大摧残,还患有心脏病,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为解决大型柴油机的振动问题,多次深入到济南柴油机厂开展调研,结合这一生产课题,他先后发表了《平面曲轴八缸V型内燃机二阶往复惯性力分析平衡法》等四篇论文,提出了三种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平衡方案。他在振动与平衡方法方面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关注,不但解决了过去无人问津的难题,而且其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到生产领域。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些成果对生产、教学和深入的理论研究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科学家辞典》评论说,“这些成果创立了三种平衡方案,各有千秋,堪称三项重要的发明。”
    他一生在科学研究的崎岖山路上,不畏艰辛,只争朝夕,探索不止。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50余篇,并出版专著《机械振动学导论》,这是当时中国振动工程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他的业绩被收入《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入《齐鲁科技精英》。1978年ysyk次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给他个人奖,同年,xx省科学大会颁发给他个人奖。1986年为表彰他在机械振动和热应力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国家教委授予他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他入选《中国20世纪著名科学家概览》。

上一页  [1] [2] 


科技创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