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家事迹
童第周,浙江鄞县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到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1930年到比利时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xx大学生物系教授。1938年,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重返xx大学任动物系主任。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xx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历任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副主任、海洋生物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一生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生物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
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人,在近五十年的科学实验中,坚持不懈地从事生物胚胎发育实验,取得了重大成果,首次解决了文昌鱼的实验室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问题。晚年又成功地培育出具有两种鱼性的“童鱼”,在遗传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生物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鱼类的细胞核移植》等。
一 刻苦求学
幼年,童第周只在私塾接受了简单的国文方面的教育,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他常在上学的朋友回家时,羡慕地向他们打听学堂的生活。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求学他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直到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ysyk次走进学校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由于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数理基础差,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没有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ysyk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考进大学。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自从有了这个目标,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然而,效实中学这一年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知道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没有放弃,他决心一定要进效实中学,去考插班生。靠着“水滴石穿”精神,经过半年的刻苦努力,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插班生,尽管成绩是倒数ysyk。
因为基础差,同学们很瞧不起他。一天,有个同学神秘地对大伙儿说:“我已经注意童第周好多天了,每天灯一灭,他就不见了,一定是学习跟不上,就玩去了。”“哼,这种人早晚不是留级,就是退学!”
一位教几何的老师听到了,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昨天晚上十二点多,我访友回来,看见路灯下有一个人,过去一看,才知道是那个插班生正在看书,他告诉我说:‘我叫童第周,是全班几何成绩最差的那个学生。’我教了几十年书,还从没听到过一个学生这样自我介绍的。我告诉他该休息了,他收起书包走了,可没走几步,又蹲在另一盏路灯下看起书来。他是在刻苦学习呀!你们不要瞎议论了。”
童第周的苦功没有白下,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几何考试得了一百分,总平均成绩由原来的“倒数ysyk”,一下子跃居为“正数ysyk”。毕业后,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心理学。
在复旦,郭任远校长的一次学术报告,改变了童第周的一生,决定了他对终生事业的选择。当时心理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猫捉老鼠,老虎吃人,都是天生的。郭校长怀疑这种说法,就做了个实验。他把猫和老鼠从小关在一起,它们就互不相犯;等它们稍大些了,就在中间安一个小电网,猫要伸爪子碰老鼠,就会触电,不由得把爪子缩了回去;过一段时间,去掉电网,猫就不去捉老鼠了。实验证明捉老鼠,并不是出于动物先天的本能。童第周听了,对通过实验从事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去听蔡堡教授的生理学课,改学了生物。
童第周遇事好钻研,总要弄个明白。一次,他问蔡教授:“我们天天在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可生物是怎样繁衍下来的呢?比如,人是怎样变来的?”蔡教授耐心地对童第周讲了生理学发展简史,告诉他还有一门叫“胚胎学”的学问,专讲这类问题,小孩和蝙蝠都是由胚胎发育而来的。
蔡教授的话,使童第周眼界大开。他觉得生物学中有着无穷的乐趣和奥秘,决心在生物研究上做出一番成绩,而且就从“胚胎学”做起。正是蔡堡先生为童第周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使他进入自然科学的殿堂,并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向前,最终成为中国胚胎学的奠基人。
大学毕业后,童第周于1928年进入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他看不惯一些留洋教员的行为:这些人工作马虎,消极混日子,更以留洋教授傲慢自居。要强的童第周很是受不了,同时,他也想去国外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学习尖端的技术,最终决定自费出国留学。1930年8月,童第周带着借来的1000元钱来到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拜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为师,开始胚胎学的研究。
布拉舍实验室有七八个人,除童第周外,都是美国和欧洲的学者。由于童第周个头瘦小,而且只是刚来的中国留学生,法语又不好,因此,那些人高马大、趾高气扬的根本看不起他。童第周只有默默无闻地在一旁做实验。布拉舍教授去世后,实验室由达克教授负责。这时,实验室开始用蛙卵做实验,实验需要用镊子夹住大约1毫米的蛙卵,把蛙卵的卵膜撕开,又圆又滑的蛙卵不是被夹破,就是从镊子里滑出,几年来,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使人们几乎失去了继续做实验的信心。一天达克教授突发奇想,就让从不和他们一起做实验、闷头工作的童第周来试试,童第周欣然答应,站在显微镜旁,只见他巧妙地先在鼓胀的圆球状蛙卵上扎个微孔泄压,再用尖利的镊子夹住扁圆形的蛙卵膜中间,向两边一撕,卵膜就干净利索地脱落下来,困扰大家数年之久的难题,瞬间被解开了。达克教授和同事们都被惊呆了,他们非常佩服中国人的心灵手巧,从此改变了他们对童第周的看法,童第周成了实验室的重要人物。
童第周剥离青蛙卵膜手术成功的消息,一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1934年,他从自己发表过的文章中,随便选出一篇用棕蛙卵做的有关定位问题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二 执教山大
1931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国内时